婴儿是白纸(婴儿是一张白纸)婴儿是白纸(婴儿是一张白纸)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是白纸(婴儿是一张白纸)

婴儿是白纸(婴儿是一张白纸)

宝宝,自出生真的是一张白纸吗?

父母如何在宝宝“这张白纸”上描线添彩呢?



案例接引:

有的宝爸宝妈致力于从小培养孩子,给孩子从小报了很多学习课程,比如舞蹈、钢琴、书法等等。有的孩子在日常当中的确逐渐喜欢上了舞蹈等各种课程,有的孩子一脸迷茫地跟着父母地指挥麻木地学习着舞蹈等各种课程,有的孩子觉得跟着父母报的舞蹈等各种课程一上课就觉得很累不如去公园玩来的有趣轻松......每个孩子面对父母的“精心培育”都可能反应不一,但是父母们的“精心培育”在孩子“这张白纸”上留下的印记都是有益于孩子未来成长的吗?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经典《发现孩子》中这样写道:“成人一直认为孩子不仅在行动上是被动的,而且在心智上也是空洞的,他们在婴儿期过后所表现出来的奇特变化,完全是依赖于成人的照顾和养育,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所展现出的特质和天赋,他们的天赋是需要自己花时间去展现的,然而成人总是束缚着他们,也许这些是造成人类传承失败的原因。”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出生犹如一张白纸,那么在这张白纸下隐藏着许多隐形的线条和色彩,正如潜藏着每个孩子不一样的潜力和天赋,而父母的盲目干预是不利于孩子天赋的展现的。正如爱迪生小时候有刨根问底的天性,上课时候常问老师一些另类的问题,甚至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但是爱迪生最后的成就不用多说,发明了电灯、同步发报机、黑胶留声机等新事物。那么不妨做个假设,如果爱迪生的成长过程是父母引导着学习艺术,那么爱迪生还有现在的成就吗?



问题来了:那么爱迪生是经历了怎样的成长过程,才能使得他正确的开发了自己的发明天赋?正如现实当中我们的父母又要如何去发现潜藏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潜力和天赋呢?

当初爱迪生被撵出学校后,他的母亲并没有放弃他,反而认为爱迪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并开始自己亲自教授他,逐渐的爱迪生在母亲的引导下被书本的真知灼见所吸引,而后又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路奔波曲折,爱迪生在有了一份安定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后,发明了普用印刷机得到第一捅金。

所以我们父母、老师对待每个孩子应如何呢?

第一,不应该给每个孩子随便下定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天赋和爱好,也许孩子在笨拙的运用大脑和手脚去学习去模仿,大人在孩子不会给自己造成实质上伤害的行为上不要过多去干涉孩子的发挥和学习,孩子每天在通过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等不同的感官去认识这个对孩子老说是全新的世界。



很多老师和家长,在拿了积木给孩子玩的时候,会先帮孩子用积木搭建一个房子、火车等模型出来,再让孩子自己去发挥模仿,那么我们做个假设,如果我们不给孩子先展示积木能拼出房子或者火车等形状的模型,孩子又可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哪种程度呢?可能等到孩子能够自己摸索拼出如房子、火车等模型时候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很多家长可能没有这个耐心去等待孩子去摸索发现积木的秘密?但是两者培养孩子的效果是一样吗?

所以我们父母、老师对待每个孩子应如何呢?

第二,应该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可能每个孩子尝试的过程中会碰壁会失败会受伤,但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自己摸索认识这个世界过程中有的坑和伤害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听父母的话就可以少掉坑少走弯路,虽然这样的确是能在成长过程中走的平坦一点,但是想想社会上哪个真正的成功人士不是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不是一路受挫过来才拥有比别人更高的成就和更强大的能力?温室花朵和野花,谁的生存能力更强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了。


日常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似乎总是对很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正如有的父母还想为自己报冤呢,因为不是父母想去给孩子报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的,这都是要花钱还要花精力跟随培养的,而是宝宝自己听说别的同学有报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的也吵着父母要跟着学,但是往往结果却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了几个月又说要换别的学。

所以我们父母、老师对待每个孩子应如何呢?

第三,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坚持力。有的孩子喜欢一个东西是真的喜欢,但是要坚持下来却不一定能做到。往往是今天喜欢洋娃娃,明天又喜欢小钢琴等等。正如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很认真专注玩一个玩具的时候,正当宝宝玩着入迷的时候突然被家长打断叫去吃饭等别的事情去了,或者家里电视开的很大声把宝宝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其实这样子是不利于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钻研精神的,正当宝宝对一个玩具具有浓厚兴趣在一直把玩时,我们不妨不要打扰,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让宝宝静静的研究手中的玩具。让宝宝自己摸索着钻研一样东西,这样有利于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坚持性。



各位家长们也会让宝宝专注的的去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天赋吗?欢迎大家评论分享经验。O(∩_∩)O~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是白纸(婴儿是一张白纸)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