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行为健康教育手段及方法(如何对吸烟者进行健康教育)吸烟行为健康教育手段及方法(如何对吸烟者进行健康教育)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吸烟行为健康教育手段及方法(如何对吸烟者进行健康教育)

吸烟行为健康教育手段及方法(如何对吸烟者进行健康教育)

号主按:


号主读研期间,在网易博客上开了“姚铎俟教育”博客,此间与黄基云老师就成为了远在一方的“邻居”。通过阅读黄老师与其学生们的故事,就像是阅读一部三观正的章回体小说一样,能够净化人的心灵——一颗种子因此埋在了号主的心田。


慢慢地,与黄老师建立起了交流,号主也因此能够与黄老师进行更深入的问题讨论,从而从榜样层面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这颗种子在心田开始萌动,继而发芽。


后来,黄老师也时不时浏览号主的网易博客,再后来加了微信,黄老师也时常看号主的朋友圈,有时点赞、有时留言鼓励、有时留言提醒…这就像是园林师在精心而科学地浇灌,帮助这颗由牙尖长成的树苗更加茁壮的成长。


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低俗的回报,降低了师者品味,而清贫师者亦无法涌泉相报,这个恩情只能化在心间,希望自己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若不成,至少是绿叶成荫,也好为路人遮风避雨、养眼修心。这就当是对引路人的报答吧!


今天从另一位重庆朋友的朋友圈中了解到引路人之一——黄基云老师荣获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哪种喜悦之情毫不掩饰地溢于言表。黄老师荣获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实至名归。



此时,号主想以一篇合作而未成功的文章述说我们之间的情谊。这篇文章得到了《班主任之友》的认可,但是最终还是卡在了最后一关——排版期,未能与读者在纸媒上相见。教育是遗憾的艺术。留此遗憾,或许更使我们理解教育的真谛。


++++++++++++++•••++++++++++++++++


一、问题源起

问题缘于黄老师撰写的教育叙事《他是个“老烟哥”》,本文以案例称之。下面是案例现场。


他是“老烟哥”,意即烟瘾很大的人。


现在才高二,算起来进入初中就开始学会抽烟了。找他谈过,他说:几年了,现在也戒不掉了。有什么办法呢?最低要求不能在学校抽烟,没用,因为他做不到。和很多男生一样,下课就躲在厕所里抽烟,还有同学“望风”,老师根本逮不到。经过他身边就能闻到很浓烈的烟味,和他同桌的女生想换位子,可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老师也不能强求别人或者强制换座位,因为我们班级很民主,每个人的座位都是抓阄确定的。


他很聪明,也很有个性,脾气也不小,遇事还很急,稍不注意教育的方式,他就可能跟老师顶撞,弄得你下不了台。成绩还行,只是波动很大,有时候积极,但很多时候都表现得很懒散,相对而言,在这个优秀的班级里,他的组织纪律观念不太强,一学期下来,班级里累计的迟到人次不多,但基本上都是他的“杰作”,在这个优秀的团队里,他的表现还不伤大雅,但他也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我坚持认为,中学生抽烟不是品行问题,但一定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我经常都会以学校的纪律来暗示他,不知道对他有多少作用。我经常会思考他的问题,尤其是抽烟这个老大难问题,我改变不了他,更不能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或者不合常规的方式,只能提醒,提醒,再提醒。也许他也很厌烦班主任经常提及同学抽烟的问题,但这毕竟是学校的纪律,是中学生守则所要求的,并且校规明文规定,校内抽烟是记大过以上的纪律处分,但这一切似乎对他和他那些同伙都没有震慑力。


也许我是个要求完美的人,带领这个优秀的团队,我不希望有太多的瑕疵,不希望因为他抽烟的行为影响班级形象,但无法改变的事实总是在发生。或许是我自私,或许是因为自身利益……我总是很在乎他不听劝阻,也不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教育无能而产生的失落吧。但,我这个年龄的人,还是真心关心他自己的身心健康的。不管怎样,对于他这个“老烟哥”,我真有点头痛了。


顺其自然?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呢?也许再过一年,我就不再纠结了吧,因为那时候,他就毕业了。如果我真是这样的人,我的内心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教育就是等待,我还是期待他能有所改变,所以我会等待下去的。当然,这样的等待必须是积极的,一定是用心去等待。


二、问题本质


吸烟有害健康,这已经是公认的常识了,包括部分吸烟者都认可。尽管如此,社会上还是有不少人吸烟。众所周知,中学生行为规范明确规定学生“不吸烟”,几乎所有学校的校规也明文规定“不准吸烟”。针对学生吸烟,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呢?下面两点,可能值得注意:


1、不存在真空状态类学校。


学校是个小社会,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尽管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也逐渐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传统交际文化依然弥漫整个社会。“男人不吸烟,走不出社会。”例如,在高校,低年级很少学生吸烟,然后随着年级升高,吸烟的学生数越来越多,临近毕业找工作之际,达到顶峰。有些大学生吸烟非常难受,但听闻“男人不吸烟,影响交际”等社会观念,在临近找工作前强迫自己学会吸烟。


在中小学校也有类似情况,只不过在学校强制管理下显得不那么突出罢了。调查中学生吸烟情况,一定呈现这样的特征:吸烟学生多数成绩不理想,继续升学的愿望不足,父母对他们没有强烈的学习要求。这部分学生大多数要提前进入社会,而走出社会就要被迫融入社会,提前适应社会自然是他们的重要需求。


这一点,作为教师不能不察。


当然,还存在其他社会因素。例如,通过吸烟麻痹自己,烟作为一种“毒品”,具有一定的精神麻痹作用,在遇到苦恼时,吸一根烟觉得精神气爽;通过吸烟炫耀自己,有些学生为了吸引别人关注自己,故意做一些另类行为等等。


2、坚定履行教育责任。


吸引有害健康,教育学生远离“毒品”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再退一步来说,为了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学校纪律管理,教师对学生吸烟行为,特别是在校吸烟行为不能不管。


这两点构成了牵制与反牵制的对立矛盾,颇使教师感到头痛。有一位老教师说到:“这可是一个禁而不止的问题,年年届届都能碰上,几乎没有真正解决了的。”可见,对学生吸烟行为的教育光靠强制性惩戒手段是难以起到根治效果的(但并不是说惩戒手段毫无作用),原因就在于吸烟行为受到传统交际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总之,学生吸烟行为问题,本质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冲突”的一个反映。就这样的问题,学校教育要发挥积极作用,别说要社会教育的配合,至少要利用社会资源从社会角度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三、必须避免的可能误区


针对学生吸烟行为的教育,极容易滑入下面教育误区:


1、强制性管理误区。


中学生行为规范规定中学生“不吸烟”,校规也明文规定“不准吸烟”,很多学生也不愿意成为二手烟民被动吸烟。在这些有利条件下,班主任看到学生吸烟,情不自禁地火冒三丈,劈头盖脸就给吸烟学生一段臭骂,如此还不算完事,后面还要严厉惩戒,要么按班规处罚,要么交给校政教处处理,要么停课回家反省。


这样做,不能说有什么错,而且还有一定效果——学生不敢公开放肆吸烟了。但是,如此简单粗暴的教育,轻者导致吸烟学生跟教师玩“躲猫猫”游戏,重者可能导致师生产生对立情绪。


听闻这样的案例,有个初三学生是一个老烟枪。该生频频在校吸烟,被老师臭骂了几次后,直接拣书包回家,回到家里跟父母说:“我不读了,反正我也升学不了……”。父母听了后也无奈,只能说:“至少你应该混到毕业,拿到这张文凭啊!”


“我不要这张文凭,在学校烦!在学校不能吸烟,吸一次烟就被班主任臭骂一顿,多没意思啊!”父母知道孩子有了烟瘾,孩子也毫不避讳自己吸烟行为


“那你就不要在学校吸烟呀!”


“爸爸能够控制两个小时内不吸烟吗?”孩子父亲也是老烟枪,不吸烟就会要了命似的。孩子的反问,让父母哑口无言,母亲只能在暗地里责备父亲“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没有办法,只能来到学校央求班主任:“让孩子在校混到毕业就算了。”班主任偏偏又是一个死脑筋,最终导致家校不愉快,家长撂下一句话:“义务教育阶段,你无权开除学生。”


就这样,班主任只能以无奈收场,而该生在校吸烟行为,连校领导都只能挣一只眼闭一只眼。


2、难有作为误区。


实际上,不少班主任进入上述误区后遭遇了同样的苦恼。之后,就进入了第二个误区,针对具有烟瘾的学生,班主任毫无办法——“除了开除,能有什么办法?”


注意到,教育经验传万里。遭遇上述案例同样苦恼的老教师,就学生吸烟行为,一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学生不过分就行。一般地,这样的学生也很机灵,于是厕所、偏僻角落就成为了他们的吸烟区;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上学前一段时间或放学后一段时间,似乎是他们的自由吸烟的开放时间。


有些新教师就学生吸烟问题讨教老教师,老教师也没有什么好建议,只能说:“只要学生不过分,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可能教育不成反被咬,搞到自己十分不快。”


3、“以身作则”误区。


注意到,有些教师自己就是一个烟枪,在办公室吸烟,在教学区吸烟,甚至上课期间吸烟。我就听闻一位老烟枪同事怄气说:“人生在世,想吃不能吃,想吸不能吸,这还有什么意思。我对我班男同学就说,不吸烟的不是男人!”


如果与这些具有顽固烟瘾的烟枪理论,那么他们一定会搬出典型例证——小平同志吸烟活到93岁呢?如果搬出学校为无烟区的强制规定,他们就会气愤地回击——国家把烟禁止生产了,我自然就不会吸烟了。


值得强调,吸烟的人数越来越少了,会吸烟的教师更少。极少数教师还有烟瘾,他们一般也会躲避到偏僻角落过把瘾。


四、教育方案


尽管国家没有禁止烟草商的商业活动,但是政府正响应有识之士的呼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建立无烟区。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不争的科学事实。对于学生吸烟,教师怎样教育呢?提供下面教育方案,仅供参考。


1、坚定事实,纪律高压限制行为。


一般地,中小学校都是禁烟区。因此,向学生明确说明,政府规定学校为无烟区,校规与中学生行为规范也规定学生不能吸烟。吸烟有害健康是不争事实,至少不吸烟的人坚信这一事实,于是不愿意成为二手烟民。当然,“你可能会辩解,我不感觉吸烟有什么不好。老师不与你对此辨出高下,也就是说,老师不干涉你吸烟,但是老师有责任制止你在公开场所吸烟,特别是在校内吸烟。你知道,我不制止你在校内吸烟,我就是失职,就是渎职,就会受到批评,甚至失去工作。我想,你能理解老师。”老师把话说到这里就可以了,若学生在厕所吸烟,教师没有亲自撞上或学生没有告状的情况下,就当着不知道;若学生在教室和其它公开场所吸烟,闻风而又不缺调查实据的情况下,吸烟一次惩戒一次,而且惩戒一次次加码(注意不要企图一次“刹车”,这很容易引起学生对立情绪,而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工作职责。)


注意,这一举措的目的,不是绝对的禁止学生吸烟行为,而是限制学生吸烟场所,一方面降低了工作难度,另一面减少了吸烟学生的污染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学生吸烟的麻烦,为后续进一步教育提供基础。


在案例中,黄老师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做得不错了,学生已经不公开吸烟,而是躲在厕所吸烟。显然,黄老师知道学生吸烟情况,但能不揭穿则不揭穿,可为后期教育打下情感基础。


2、寻找契机,真诚而高质量交流。


有调查表明,沟通交流是否有效,90%取决于场景氛围和沟通语气,而沟通内容的作用不到10%。因此,寻找沟通交流的契机至关重要。如果契机成熟,具备轻松而相互信任的沟通环境,教师可以“无缝隙”咨询(这里不用询问、了解等词汇,目的是强调教师要用咨询的语气沟通,尽可能不引起学生的防御机制):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有多少年的“烟龄”了?还记得第一次吸烟的情景吗?若是第一次吸烟是一个人躲着玩,说说当时好奇心态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若是几个伙伴一起吸烟,咨询形成烟瘾的有几个?吸烟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想吸烟而不能吸烟又有什么感觉?因为吸烟有没有遇到很苦恼的时候?想过戒烟吗?……


注意:这样的沟通,千万不要把目标严格确定为“不达目的誓不休”,而是给学生埋下可能戒烟的种子。当然,如果学生承认吸烟有害健康,遇到过麻烦,想过戒烟,这个时候教师就大有作为了,应该有效地指导学生戒烟。建议查询戒烟的有效方法,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有方法。


对了,只要不是品行问题,有效教育的步骤应该是这样:设法勾起学生不良行为带给自己的苦恼情绪,激起学生改正不良行为的需求,指导学生改正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协助(例如,学生同意的督促举措或惩戒方式)。


3、组织活动,科学认识社会现状


无效的教育是强制性禁止不良行为;低效的教育是婆妈般唠叨大道理;高效的教育是艺术性开展优质活动。


现在,倡导无烟活动的人士或机构非常多,甚至还有世界无烟日。在无烟日来临之际,是否可以组织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烟草的知识呢?如果班上有吸烟的学生或支持吸烟行为的学生,那么是否可以组织这部分学生与不吸烟或反对吸烟的同学形成辩论双方,组织一场辩论赛呢?注意,在组织辩论赛时,教师应该“掩饰”教育目的,同样力度地指导双方,甚至向反方提供更多的辩论技巧,当然更要指导正方搜索吸烟有害健康的证据(有图片、有统计数据,以及控烟的进展情况等等),教师的目的不止于教育吸烟学生,而指向让所有学生了解烟草的知识。


众所周知,随着公民素质的提高,烟酒文化也在悄然改变。班主任可以对本班学生家长发起一个统计调查活动,调查内容包括这样几项就可:是否会吸烟?有否有强烈烟瘾?当前职业是什么?工作单位所在场所是否为无烟区?若是无烟区,在无烟区吸烟,会受到惩戒吗?就会吸烟者,再回答:吸烟行为对自己交际产生影响吗?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就不吸烟者,再回答:不吸烟对自己交际有无影响?


我相信这项调查活动将会得到有利于教育全班学生的调查数据。当然,班主任做这一调查之前,应该通过了解本班学生的家庭情况,侧面地预测调查结果,根据预测情况,设计最佳的教育预案。记住,一切活动都应该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而且控制主动权也一定在教师手上。


如果班上有学生家长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并且不吸烟,那么可以邀请该家长到班上做一个针对性的演讲活动。我想,这个活动产生的效应将是久远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吸烟行为健康教育手段及方法(如何对吸烟者进行健康教育)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