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老人的心理健康方法(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锻炼老人的心理健康方法(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锻炼老人的心理健康方法(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锻炼老人的心理健康方法(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养老有道#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人现在和以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最主要的养老形式。其原因是我国现在尚无充足的力量兴办数量庞大的养老院,而多数老人也缺少支付入住养老院的经济能力。时下,在我国入住养老院最多的城市,入住的人数也超不过老人总数的3%。

近30年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和经济变革。人们越来越多的聚集到城市,小农经济日渐破坏。同时,特殊时期的人口政策,导致了现今空巢老人缺少子女关护。

居家养老不只是对老人生活起居的照护,重要的还应给予老人精神关爱。

那么,如果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独居的空巢老人由谁来关护呢?由谁来慰藉他们的寂寞呢?

调查表明,有一半以上的为子为女者同自已的父母不交谈与少交流。即便同父母住在一起,也少话语交流。

现今,人们对居家养老老人的生活护理关注较多,而对精神关爱,则较少注意。倡导中国传统的孝儒文化势在必行,本文就此做了探讨,建议从三方面做起。重点是针对空巢独居的老人。



一.从案例看问题

以下列举的8个实例并非鲜见。

1.李先生,85岁,脑中风下肢偏瘫五六年,最初由老伴照顾,尚能勉强外出活动。去年老伴患病,两个人就整日在沙发上枯坐,唯一的内容就是等保姆来喂饭。他有一女一子,女儿在外地打拼,一年回家一次,除了寄钱外,很少问候老人。儿子同住一城,也少来家,来家也无话,看看就走。李先生说:“我不缺钱,缺的是亲情啊!”。

2.王老伯,74岁,缺少爰好,无地方可去。每天的重头戏是免费乘公交车,坐到终点再坐回来,来来回回耗时3-4个小时。近年,寡言少语,时有迷路发生。

3.张老太,75岁,家在农村,被在企业做高管的儿子接到城里住。小区的人都不认识,白天空守着150平方米的大房间,每天的事情就是打扫房屋。盼到儿子儿媳下班了,也难得说上几句话。几年下来,变得沉默寡言。3个月前的一天外出未归,后在附近山中找到,已悬树自尽。儿子后悔未及,忽略了老母早就患了抑郁症。

4.家在农村的75岁王老汉与儿子一家同住。因左踝骨折足不出院已经3年,性格越来越孤僻。儿媳极少同他说话,儿子在家时,扶着到房檐下晒晒太阳,才能勉强同儿子说几句。

5.申老伯上了70岁,听力开始衰退。独女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结婚生子,偶而来一次电话,夫妇俩抢着接,都是老伴与女儿说话。因听力差,反应迟钝,夫妇俩很少交谈。他的乐趣是反复观看手机上女儿发来的照片和视频。

6.退休高工陈某,73岁,独居,少同邻居交往。前不久的一个周未儿子敲门不开,打开门时,发现父亲躺倒在门旁,身体发凉。从报箱没拿的报纸推测,他至少已故去一周。

7.人老病多。年龄越大,也越疑心有病。但因种种因素,不少老人不相信医生,却对各式养生产品感兴趣。面对推销员殷勤服务和关心,感觉比亲儿子还亲,加上知识匮乏和缺少同人沟通,便很容易上当受骗。吴先生,72岁,患冠心病,医生嘱他做支架手术,他说医生小题大作。却被年轻人反覆推销的热情劝说感化,花大钱吃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数年。最后还是死于心梗。

8.某社区有3000余人,老年人口占21%,社区干部每天都要接待十几位老人。书记对我说:“他们也没有什么事,就是过来找我们聊聊天”。

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约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既有独居老人,也有同子女同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不少老人的生活写照。据报道,我国的空巢老人目前已超过一半,内心几乎都有孤独感。



二.什么是精神关爱

何谓精神关爱?心理专家将其同子女对老人物质赡养比对,称之为“精神赡养”。所谓精神赡养就是要关注老年人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需求,并给予满足。

人过50岁,大脑功能开始衰退。通常,7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表现为短期记忆力减退、情感脆弱、依赖性强、思维缓慢、应变能力减弱、说话重复,甚至发生情绪和性格改变。这些表现是生理性的衰退,也可能本身便是病态。



我的一位年轻朋友说起他的父亲,原先很豁达大方,上了70岁变得特吝啬,总喜欢藏钱。去医院看医生,诊为阿尔兹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在我国达6.6%,在8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22%,不可小觑!)

所以,对于老人的情感、情绪、思维、性格上的改变,子女就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体谅,不应苛求;人们也不可随意以正常人的道德、品行标准衡量老人的某些行为,更不应轻易上纲上线。

尤其要注意,对有心理障碍和可能是痴呆的老人,要怀着慈悲心耐心的同其沟通。

国外有研究表明,人类60-90%的疾病都与心理上的压抑感有关。

有调查表明,我国有72%的老年高血压病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急需心理干予,但却几乎很少得到心理治疗。多数医生不重视心理疏导,几乎都是开药走人了事。

(目前我国53%的60岁以上老人患有高血压病,且有一半的人不知自已血压高。不可轻视!)

由此可见,老人存有心理障碍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非人的主观意识能够左右。

按照国外专家解释,心理障碍比病痛更加折磨人,极大影响老人生活质量。同时,还导致疾病高发和使已患疾病恶化。研究表明,孤独者发生心梗与中风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3倍。

所以,随着年纪的增大与患病增多,老人就越来越需要精神关爱。它能促进疾病康复,还让老人心情愉悦。

试想一下,在住在医院同一房间的病人,有子女探视和无子女探视,该是怎样的不同心境?

勿庸置疑,空巢独居的老人,更需要精神赡养。有了精神赡养,即便缺少一些经济支持,老人心里也会感到温暖。如案例5与8所述,女儿一次隔洋电话和同社区干部10分钟的闲聊,能令老人快乐一天。

据2013年中南大学肖水源的资料,中国老年人的自杀率比其他所有年龄组的自杀率高3倍以上。发表于2014年1月的武汉大学刘燕舞对八省11村的一项调查表明:接近40%的自杀死亡老人生前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31%的人处于病痛状态。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项统计显示,城市老年人中感觉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只占56.9%,农村老年人的这个比例仅为33.1%。

可见,孤独,缺失精神关爱是现时中国居家养老的老人面临的大问题。


三.问题实质

居家养老是中国人传统的养老形式。历史上我国是农耕社会,人们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和组织生产。人从出生,到长大和谋生、参加劳动,直至衰老,都在家庭之内,几乎终生离不开家庭。老人在家中与子女共同生活,由儿孙奉养,在多子多孙的大家庭,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著名人口学家费孝通先生指出,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子女赡养父母的方式与西方不同。

如文学家林语堂所言:“人经过童年、成年和老年,先由别人养育,老年时再由别人侍奉”。中国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反哺模式”。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便以孔孟之道为支撑,传统的孝儒文化为世代推崇。

所谓“孝”,一个重要内容便是体现后辈对老人精神上的关爱。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少者怀之,老者安之” 。有“少者”对老者的“尊”和“怀”,老者方可“安”。

孔子将孝视做至高的品德。有言道:“孝行天下,爱满人间”。说的即是有了“孝行天下”,也就“爱满人间”了。


从现代政治经济学市埸交换的法则看,子女对父母的关爱则涉及人文因素。中国现在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稳定是1949年建国后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现在的年轻一代是在前辈人的肩头上生存和成长的,是靠老一代人的奉献和艰辛奋斗养育的。没有前辈人的努力与牺牲,中国现在是不可能雄居全球大国之列的。老人们实际上享受的是自已在退休前用汗水创造的价值。

综上所述,无论从古代的孔孟之道出发,还是以现代经济学分析,以及老年人的需求,精神关爱同经济支持一样,都是老人应该享受到权益。因此,就不该一提到“养老”,就理解为物质上的供给和经济上的资助。

对老人的精神关爱主要体现于语言交流和情感体贴。据上海市的调查资料,子女与老人不交谈的占23%,较少交谈的占41%,两者合计为63%,其中就包括了相当多的同在一处或一地居住的家庭。而经常交谈的仅占36%。

可见,现今对父母与子女分居,并不是让老人缺少亲情的原因,而是一些子女缺乏责任心使然。

两代人无话可说,这是极不该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01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指出:“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和冷落老年人。与父母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常回家看看写入了法律”,不常看望老人,便属违法。



四.倡导孝儒文化势在必行

从以上的案例与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子女不同老人一起居住,甚至在外地工作,但子女对父母的关爱仍然是不可忽视的责任。

如今,孝儒文化遭受到极大挑战,子女对老人的反哺关系在弱化。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欺老与骗老的现象,老人成了犯罪分子重点的诈骗对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

骗老、欺老、缺失对老人的侧隐之心,是社会悲剧。

孔子曰:“孝悌者,为仁之本也,天下之元气”。

下面,就当前的形势,笔者对居家养老提出三方面建议。



1.全方位倡导“以孝为荣,以不孝为耻”的社会风尚

媒体要做、学校要做、政府更要做。比如,电视播放的数分钟的敬老扶老的短片、大连市政府评选十大孝子的活动,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小学校将孝儒文化纳入教学课程,自幼培养孝心和知恩报恩,是头等重要的。

(我国已将孔子学院办到了多个国家。)

选拔干部把孝道作为必要前提条件,一个人对自已的父母不关爱,为人民服务必将是空谈。中国古代的丁忧制,在外为官的人以奉禄供养老人,父母故去,要回籍守孝27个月,可见视孝之重。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多年,形成人人关爱老人的社会风气迫在眉睫。

人人都要老,家家有老人。案例6的陈某,如果邮递员和邻居能够留意,即便儿子因故疏忽,也可能早发现和获得救治吧。

古人是将孝道做为立国之本的。孟子曰:“人人尊其亲,而天下太平”。


2.子女永远是关爱老人的主体

精神关爱应该主要来自子女。子女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就是要尽可能满足父母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需求,让他们不孤独不寂莫和充满欢乐,在失智失能时也不失做人的尊严。

为子为女者离家在外地工作和学习,不能与父母朝夕相处,在现代社会难以避免,是事实。但只要有心终究有办法通过语言交流给父母送去关爱。

(注意:交谈应是双向的,儿女要耐心倾听,还要诉说)

笔者认识的一位在美国攻读博士的年轻人,3年没回国。他尽孝的方法是,出资委托社区书记和邻居帮助请人为独居的母亲做有偿家务服务,特别强调要陪老人聊天。他每天都抽空给家里打电话,或长或短,隔洋送来了他对老母的亲情。

3. 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

社区是我国基层政权组织(在农村为村委会)。让老人享受社区的关照,各地都探索出很多经验。比如,举办健康讲座、防诈骗讲座。大连不少社区以党员、楼长为核心,义务包片,逢年过节,看望孤寡老人。大连望海社区、林茂社区组织书画班、合唱团、读报班等。



报载,疫情期间大连西岗文明办组织的志愿者仍坚持关爱空巢老人。

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和提供资金,保证每个社区和自然村都有充足的活动场所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

(在大连能经常参加集体活动的老人,不过5%。缺少活动埸所当是重要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社区有供老人日常消遣和聚会聊天的去处,很多老人定会走出家门,摆脱孤独,融入社会。案例2的王老伯能以乘公交车的方式打发时间吗?案例7的吴先生也不会那么容易受骗吧。

我们应该学习日本,社区有充足的埸所与房间,让老人能就近参加各式各样的交往活动,如茶道、花道、棋艺、手工、歌舞等。有些地方还提供泡温泉、供餐服务,定期有医生来做心理疏导。不少老人如同幼儿上托儿所一样来活动中心过日托或半日托生活,由社区人员陪同。服务之周令人赞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由此可见,在我国社区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服务空间有非常大的潜力。

社区关注重点应是7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说,不只爱自己的父母,还要推而广之,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善爱世上所有的老人。人人如此,大家都关爱自已身边的老人,形成常态化的自觉关爱老人的社会风气,老人便可处处获得关爱了。还在乎子女在异地吗?

所以说,维护与倡导孝儒文化势在必行。

(图片选自网络;正文/康覆)

刘政 主任医师。上世纪八十年代留学日本,是我国较早从事现代营养学专家,曾任大连市营养餐工委总营养师。出版专著9部。欢迎关注头条号“营养学教授刘政”。传播健康科学知识,至善也。

参考文献

1.林语堂.中国式的家庭理想.2016年

2.谢培豪.老年学.科学出版社.2018

3. 方维忠.中老年病防控.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年

4.姜慕军等.适者长寿.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

5. (美)里查德C.老年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

6.国务院.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例》.2022年

7.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年

(图片取之网络;撰文:刘政、康覆博士)

刘政 主任医师。做过临床医生,上世纪八十年代留学日本,是我国较早从事现代营养学专家。出版专著九部。

请关注头条号“营养学教授刘政”,欢迎交流。愿普天下的老人,人人快乐安康、晚年幸福!

#养老有道##养老专业研究##养老方案科普#居家养老#空巢老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锻炼老人的心理健康方法(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