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吞会怀孕吗(吞下去会怀孕吗)口吞会怀孕吗(吞下去会怀孕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口吞会怀孕吗(吞下去会怀孕吗)

口吞会怀孕吗(吞下去会怀孕吗)

法藏法师是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被称为华严三祖。让我们看看法师的传奇故事。

长安108坊之靖恭坊布置图

长安108坊靖恭坊的毡曲

Ø 靖恭坊毡曲-街东的胡人聚集地

靖恭坊距东市咫尺之遥,坊内有一个祆祠,因此坊内住了不少粟特人及其后裔。而靖恭坊居住胡人最集中的地方是坊北门内的毡曲。

顾名思义,毡曲是一条全部都是卖毡制品的商业街。这里虽然不在东、西两市之内政府“管制商业”区域内,但却整日熙熙攘攘、生意兴隆。

长安城内并不是只有在东、西两市才有商业店铺。实际,在长安108坊各里坊的内部,也有商业店铺。尤其是东、西两市临近的里坊内。这些里坊作为两市的商业延伸而店铺密布,例如崇仁坊、延寿坊等坊的繁华程度都已经超过了两市。里坊内部的店铺和两市相比有个优势,那就是即使黄昏后长安城已经宵禁,108坊之间的交通被切断,但是里坊内部的店铺去可以却昼夜不息,通宵达旦。而108坊的每一个里坊都是一个县城的配置,人口也足够多,足以支撑这些商业。靖恭坊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毡曲更是靖恭坊内,这样一条店铺林立的街区。

长安的胡人扎堆居住,有几处胡人聚集地,而毡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以经营毡制品的胡人客商为主,有东市中的一些胡商在这里居住,还有一些非商胡人也在这里居住。毡曲内住着一户从中亚粟特地区的康居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一带)来一家人。他们以国名为姓,因此姓“康”,康家在此已经居住了三代。

Ø 康家-康居国粟特人后裔

康家的高祖和曾祖曾是康居国的国相。来唐的第一代是康家的祖父名叫康谧,他作为使者于贞观年间来长安朝拜唐太宗。来了之后就他想留在长安,后来,他被唐太宗赠封了左卫中郎将,如愿以偿留下来了,并在靖恭坊置办了宅第。“进了开远门,就是长安人”。

康谧在长安为儿子娶了媳妇。他的儿媳有一日午睡,梦见了自己口吞日光后竟然怀孕了,贞观十七年(643年)癸卯畅月(十一月)旁死魄(初二日)产下一男婴。这位男婴名叫康贤首,就是日后的华严宗创始人法藏大师。法藏大师已是康家入唐后的第三代了。①

青年法藏

Ø 燃指供佛

康贤首从小就对佛教感兴趣,当他看到《法华经 药王菩萨本事品》一节时,极为感动。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十六岁的康贤首,这一日在靖恭坊毡曲辞别父母,说是去扶风法门寺去探求佛法,但他的内心却另有计划。

他出长安郭城西门开远门,向北过中渭桥,穿过广袤的原野,一路跋涉,来到了距长安城近300里外的扶风法门寺。他知道法门寺供奉着释迦摩尼佛祖的佛骨舍利。

他在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俯首跪拜,竟然泪流满面。此时的他想起《法华经》内的内容。他想要燃掉自己的一指以供养佛骨舍利②。这不止是他向佛的决心,更是自己要破相、警策、供养、发愿、精进、自度度人、证佛道意愿的宗教仪式。

他将随身带来的上等妙香绑在自己左手无名指上,他点燃了佛香。佛香在燃烧,他的手指也在燃烧。他似乎并未感到痛苦,反而是一种久违了的解脱。

他此次来法门寺的目的,就是为了“燃指供佛”。③

书中暗表,“燃身供佛”的做法是从南北朝时开始流行的,隋唐风气依然很盛。韩愈所写《谏迎佛骨表》曾经深深地诟病了佛教的这一作法。但是那时的佛教认为“烧身”是为了 “得在忘身,失在违戒”。“燃指供奉”这事做得最极致者,是唐代的无染大师,竟然十指燃尽。

Ø 求道太白

他从法门寺回到长安后,就开始在长安给自己找佛教师父。他访遍了长安城内各大寺院的高僧大德,但他总是觉得似乎缘分未到,一直没找到自己真正想要投奔的师父。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也就是他“燃指供佛”的第二年,十七岁的康贤首只身去了长安城之西南200里外的秦岭主峰,海拔3771.2米的太白山去寻道求法。他在太白山中,服食苍术,学习道教饵术、敷方。在山中的几年,他了解了道教的哲学思想,这为他以后的佛教生涯开阔了思路。

秦岭主峰-太白山

这一日,忽然有人从长安城中捎来了口信,说他母亲病重,他这才下山,回到了靖恭坊毡曲的家中。④

恩师:云华寺智俨法师

Ø 神光庭宇

这一日晚上,康贤首正在靖恭坊毡曲的家中读佛经。突然看到天空中有大如车轮的亮光将家中的庭院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可谓是“神光庭宇”。毡曲内、靖恭坊内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奇景。

他跑出家门,追逐着这轮巨光而去。只见这轮巨光一直向北移动,移出了靖恭坊的北坊墙,跨过靖恭坊和常乐坊之间的大街,进入了常乐坊内的云华寺内,就突然灭了。而此时,华严宗的二祖智俨法师正在云华寺讲经所里讲解《华严经》。⑤

康贤首先回到家中,惊叹于这一自然造化,他自言自语:“云华寺内,一定有异人弘扬大教。”

第二天一大早,开启城门、坊门的街鼓刚响,他就迫不及待地走出靖恭坊北门,穿过坊间大街,直接进入了常乐坊。然后他西拐,进入了常乐坊南门之西的云华寺。这一日,他拜见了智俨大师。

智俨法师问他了几个佛教问题,算是考试。没想到这小伙子回答得头头是道,而且让人感觉感悟颇深。智俨大师自言自语地叹息道:“比丘义龙辈也没有这个水平啊。”⑥

从这一天起,康贤首就成了智俨法师的俗家弟子, 并开始跟着智俨大师学习《华严经》。

Ø “天降雨花”的常乐坊云华寺

智俨法师在长安城内作为华严宗二祖影响力很大,甚至连他所讲经的云华寺的名称也是因他而得名的。

云华寺本是隋大司马窦毅在常乐坊南门之西的宅子,开皇六年(586年),窦家舍宅为寺,起名为“太慈寺”。而位于靖恭坊内北门内的毡曲和云华寺隔街相望。

这一日智俨法师正在寺内讲经,突然天降雨花,落到地上后雨花幻灭,时人以为奇观。这个寺院夜里还有一个光烛室,昼夜通明,因此朝廷敕改“太慈寺”为“云华寺”。“华”和“花”在当时是同一个字。⑦

康贤首跟随智俨法师学习《华严经》,一晃就是九年。他极为认同法师的治学观点。也就是在这几年,他的佛学理论水平得到了大刀阔斧的精进。

而与此同时,长安佛教最显赫的宗派应是大慈恩寺的玄奘法师的法相唯识宗。但是康贤首却没有追逐唯识宗,而是青睐于华严宗,这可以看出他当时的佛学思想已经倾向于华严。

智俨法师所倡导的华严宗,当时正处在上升趋势。他的门下也高手如云,和康贤首同时期拜师于智俨法师门下的还有一位叫义湘的新罗僧人,而义湘日后成为了新罗华严宗初祖。

休祥坊太原寺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此时的康贤首26岁,他还是佛教俗家弟子。智俨大师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给同道高德写信推荐康贤首,说:“这位贤者专注于研修《华严》,无师自悟。 要想让此经(《华严经》)久远传承、发扬光大,别无他人!”

Ø 武则天将楊恭仁宅舍宅为寺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武则天的母亲荣国夫人杨氏去世,老太太一生笃信佛教,活了91岁。荣国夫人的父亲是隋朝宗室杨达,伯父是隋朝观王杨雄。武则天决定要为老太太在长安建立一座寺院为她追福。

经过选址,武则天决定把自己表兄楊恭仁在休祥坊东北隅的宅子舍宅为寺。楊恭仁是隋朝观王杨雄的儿子,也是武则天母亲的娘家侄子,他曾为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宰相。楊恭仁于贞观十三年(639年)病逝后,这处宅子由其后人居住,由于年久失修需要修缮。

杨家的宅子舍宅为寺后,武则天立即对其进行了修缮,并命名为太原寺。这座寺院之所以叫太原寺,是因为唐高祖李渊曾经为了纪念其“龙兴之地”太原府,曾敕令在京师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以及荆州、扬州五处兴建寺和塔,均取名为“太原寺”;长安的第一座太原寺,并不是此处,而是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建在永兴坊的一座寺庙,后移到了安定坊西南隅的隋代建立的律藏寺旧址。此寺在唐高宗咸亨三年(673年),又将“太原寺”改为“福林寺”。⑧

Ø 太原寺主持-法藏法师

新的太原寺建立后,武则天亲自用飞白体题写了寺额,并命度僧住持此寺。由于智俨大师的推荐,康贤首在长安的佛教圈里早已闻名遐迩。28岁的他被推荐受沙弥戒,法号“法藏”,成为了改寺院的主持。

而法藏日后构建了中国佛教华严宗,并成为了华严宗真正的创始人。为了尊敬前辈,他仍然尊长安樊川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寺智俨法师为二祖。而他被后人称为华严宗三祖。⑨

太原寺在高宗垂拱三年(687年)改为魏国西寺。睿宗(武则天辅政)载初元年(689年),又改为崇福寺。

这座寺院由于地处京师长安,日后成为了长安的一个佛经译场,义学、译经沙门住在此寺的为数不少。僧怀素曾在此寺弘扬过四分律宗;日照三藏法师在此翻译过经书;菩提流志在此翻译过《大宝积经》;般若三藏在此翻译过四十卷《华严经》;僧智升在此编撰锅《开元释教录》,法藏大师所撰的《起信论义记》也都是在这里完成。

法藏大师构建华严宗

Ø 华严宗祖庭- 长安樊川华严寺

余三思归兮,走杜陵之西道。

岩曲天深,地平木栳。

陇云秦树,风高霜早。

周台汉园,斜阳暮草。

-杜牧《望故园赋》

长安城外南郊的樊川和东南郊的辋川,都是唐代著名风景区。辋川有王维的别业和终南胜景,而樊川则有著名的樊川八大寺。而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就是八大寺之一。

华严寺位于今西安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可以居高临下,俯瞰樊川,西视神禾原,南望终南山。

“小太宗”唐宣宗曾经来到这里,感叹樊川秀色和终南壮丽。此情此景,让他想起了当年汉武帝游览汾中所写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唐宣宗不禁也留下了诗篇:

云散晴山几万重,烟收春色更冲融。

帐殿出空登碧汉,遐川俯望色蓝笼。

林光入户低韶景,岭气通宵展霁风。

今日追游何所似,莫惭汉武赏汾中。

-李忱(唐宣宗) 《幸华严寺》

华严宗始祖杜顺大师是唐初宰相杜如晦的族叔。因俗姓杜,世人又称为杜顺和尚,唐太宗则称他为“帝心” 。他是华严宗二祖智俨大师的师父。杜顺和尚的肉身塔就建在华严寺内。智俨和法藏的华严宗思想都是在杜顺和尚的思想基础上扩充完善而成的。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严宗”。但是此宗的实际创始人却是法藏,他构建了整个华严宗的思想系统。但是华严宗严格意义上,认龙树菩萨为初祖。相传《华严经》秘于龙宫,龙树菩萨乘神通力诵出略本,然后才流传到了人间。

华严宗祖庭 - 西安樊川八大寺之一华严寺杜顺法师灵塔

Ø 法藏贤首大师(康藏国师)

武则天夺得大位后,她的武周为了和李唐王朝,而打出了区分战略。她的武周朝的廷从京师长安移到了东都洛阳,而且积极发展佛教以区分于李唐的国教-道教。

唐太宗所推崇玄奘大师的唯识宗,武则天也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她选择了提倡“圆融自在的”华严宗,作为她力推的宗教对象。因此华严宗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大唐及武周时代的佛教第一大宗派。

高僧实叉难陀和重新翻译的《华严经》

中国流传的早期《华严经》译本,是东晋末年印度僧人佛陀跋多罗翻译的60卷本版本。武则天为了求到更完整的版本,她派使者出使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委托于阗国高僧实叉难陀在那里收集更加完整的梵文《华严经》版本。实叉难陀果然不负众望收集齐了经书,并把这些经书带到了唐朝内地。武则天见到实叉难陀大师后欣喜异常,为实叉难陀大师“亲受笔削,并制序文”。

就是这时,熟悉《法华经》的法藏参与了这次经书翻译工作。

实叉难陀于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十月十二,圆寂于寺内有小雁塔的长安安仁坊大荐福寺。五十九岁的大师圆寂时的姿势为“右胁累足”,也就是身体右侧侧卧,双腿双足叠起,手还托着头。就像是佛祖涅槃时的姿势。

唐睿宗下令使用外国葬法,在十一月十二,于长安城西门-开远门外,一个古燃灯台上,将大师进行了火葬。柴薪已经烧尽,火也灭了,但是大师的舌头犹存。而这一“神迹”被认为是“弘法之嘉瑞”。又过了一个多月,十二月二十三,于阗国门人悲智、敕使哥舒道元,送大师所余遗骸以及“灵舌”到于阗建塔供养。⑩

实叉难陀圆寂后,翻译经书的任务就全落到了法藏的头上。 而法藏最终坚持完成了经书的翻译。

法藏在东晋六十《华严》的基础上,组织领导新译了一会五品,增补到了80卷。而这本《华严经》就是流传至今的八十《华严》版本。

法藏对华严宗的贡献还在于扩展了其思想体系,在智俨大师“古十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十玄”思想,并且系统地用四法界、十玄无尽、六相圆融等法门,来解释“圆融法界无尽缘起”的概念。他的思想又向哲学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Ø 金狮子章-Presentation(演讲展示) 的王者

武则天邀请法藏大师为其讲解《华严经》。法藏大师把 武则天带到了一个无穷无尽、无限复杂的相互圆融、相互包含的华严宗的世界。而武则天也彻底晕菜了,尽管她聪颖过人,但面对一个超出四维空间的世界,她也是难以理解。

法藏大师看到武则天皱起了不解的眉头。于是他准备用比喻的手法继续为武则天讲解。他看到了殿前的一个金狮子。于是就拿这个金狮子说事。

缘起

他说:金本无自性,随着工匠的制造而“缘起”,所以狮子的相就有了。金狮子的形相是靠“缘”而生起的,这就是“缘起”。而“缘起”是偶然的。

他让人拿来了十面镜子,竖立在东、南、西、北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再加上、下共十个方向,然后在最中间放了一个佛像。然后在燃起一盏灯照射镜面,于是在镜面上可以看到无数个佛像,这就叫 “无尽缘起”。

色空

金狮子的相是因缘起而生的,因此金狮子的相是虚幻的,但是金却是实有的。因此事物的“色”,也就是说现象是空的。这就叫“色空”。“色空”是必然的。

三性

执着地认为金狮子就是实有的,这就是“徧计所执性” ;金狮子的表相还是有的,而这种“有”是“似有”,这样的观点被叫做“依他起性” ;金狮子的相是“似有”的,但是金的本性却是不变的、是圆满成的,这种观点就叫做“圆成实性”。

无相

金狮子由金而生,金收容了一切的狮子相,金以外并没有金狮子相。所以本体以外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的,叫做“无相”。因此“无相”也是必然的。

无生

金狮子有其出生,但是金狮子是由金体而生。金体以外并不存在包括金狮子在内的一切东西。金狮子有生有灭,但是金体却是无增灭的,是无生的。这就是“无生”。所以金狮子既是“有生”又是“无生”的。

……

接着,他又为武则天讲解《华严经》的“十重玄门”以及“六相圆融”。

法藏大师就用这个金狮子为武则天阐明了佛教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其弟子将这次Presentation(演讲展示)的内容整理成书, 就成了《华严经》系统中著名的篇章《华严金狮子章》。

Ø 康藏国师-贤首法藏大师

法藏大师(康贤首)在为武则天讲解《华严经》时,口中吐出了耀眼的白光,而且片刻腾涌,有如华盖一般。

华严宗三祖贤首法藏法师相

听讲解的人中,不只是武则天,还有十位大师在旁听。武则天为法藏大师的讲解所感染,当时就指示在座的十大法师为法藏发了“视授满分戒”。也就是说为大师的演讲打了满分。

在《华严经》中,有位菩萨名叫贤首。于是武则天也赐他法号为“贤首”。因此,法藏又被称为贤首大师,“华严宗”也被称为“贤首宗”。后武则天又封法藏为“康藏国师”。⑾

法藏大师曾经先后为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等五位帝王讲过《华严经》,因此也被称为“五帝门师”。

法藏依托官方的支持,在全国各地广建华严寺,又发动信众普遍缔结香社,使得“像图七处,数越万家”,成为了一时的显教。法藏大师也将华严宗推向了高峰。

法藏除了是一位伟大的佛教思想家和宗派组织者外,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演说家,他在给武则天讲解《华严经》时,表现出了他超凡的演讲和展示能力。他运用恰当的比喻、借助适当的工具,让普通受众们能理解深奥的佛理。 他演讲时还会巧妙地利用佛教神话,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因此他在佛教传教事业中,从平凡做到了伟大。

法藏大师大事件

Ø 契丹之乱,法藏设立道场

武周神功元年(697年)三月,武则天又有了件烦心事。原来臣服于唐朝和武周的契丹王李尽忠去世了,他的大舅子孙万荣掌握了大权,并开始攻打武周。 契丹人很快占领了冀州(今河北衡水一带),正在攻打瀛州(今河北河间),整个河北地动山摇。

武则天启用了在前一年曾经兵败给吐蕃论钦陵的王孝杰为清边道总管,率兵十七万出击契丹。东硖石谷(今河北卢龙境)一战,王孝杰被契丹兵追得坠崖而死,武周军队死伤惨重,大败而归。

武则天又派出了自己的侄子武攸宜继续讨伐契丹。但武攸宜在渔阳(今河北蓟县)听到了王孝杰军已经失败的消息后,吓得不敢前进。契丹人则乘机打到了幽州,武攸宜遣将攻打契丹人,但却不能克。

四至五月,武则天又派了自己的娘家人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大总管,娄师德为清边道副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带领20万人讨伐契丹。武则天这个侄子更是个窝囊废,听到契丹军队打过来时,还没打,就连军需辎重都不要了,带着20万人撒腿就跑。 武周军队一下就仓惶地退到了相州(今河南安阳)。此时的契丹人进入了赵州,并对赵州进行了屠城, 老百姓生灵涂炭。

论文治武功,唐朝武功最强的时候是唐太宗贞观年间,那时将星如云、战神如林,李靖、李绩(徐懋功)侯君集、尉迟恭、秦琼、程知节(程咬金)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灿若繁星;第二个时期是唐高宗的永徽时期,此时还是借着贞观时期的余威,贞观猛将还遗留了一大批,例如苏定方、裴行俭、刘仁轨、薛仁贵、黑齿常之、契苾何力等。

到了武则天武周时期,文治还行,但是武功这块就差了一大块。抵抗外族侵略,武则天基本都是重用其娘家人或干脆用其男宠。但是可怜的武家却未出一个良将,一个个甚是平庸,甚至非常草包。

武周时期和吐蕃的对垒,吐蕃大相论钦陵风生水起,而武周则一直处于下风。现在,连过去提都不值得一提的契丹,也能把武周打个稀里哗啦、七零八落。对付外敌侵略,的确不是靠“宫斗”、玩弄权术以及运用酷吏镇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是武则天的命还不错。

契丹已经打到幽州,武则天确实慌了。

"十一面观音道场"

武则天此时想起了法藏大师,她想让大师用宗教神秘力量,来击溃侵略的外敌。

法藏上奏说:“若想要摧伏今日之怨敌,应该约请来左道诸法。”法藏的意思是让武则天此时应该把非正统的巫蛊、方术、诅咒、降神等旁门左道全都用上。而旁门左道在以前都是被国家禁止的。武则天这次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特批准啥都可以使出来,只要把顽敌赶走。

法藏大师则沐浴更衣,设立了一个"十一面观音道场",将观音像置于行道。

这里暗表,通过念咒语,可以让“十一面观音”现身而得十种"果报"。这十种果报中有"能破一切怨敌"、"一切刀杖不能为害"、"一切火难不能焚烧"、"一切水难不能漂溺"、"不受一切横死"等神秘力量。

道场建好,几天之后,局势果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神迹突现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用“战神”李靖,在其神兵的猛烈打击下,灭了东突厥;而高宗李治则用了另一个战神“苏定方”,靠他出神入化的指挥,灭了西突厥。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突厥人在蒙古草原的大漠之上又逐渐复兴,形成了“后突厥”的势力。

后突厥可汗默啜在此时,看到契丹人的老家空虚。于是他为了抢地盘,而悍然出兵,直攻契丹人的老巢柳城新城(今辽宁朝阳), 只用了三天功夫就占领了契丹人的老家。

在河北和武周军队正打仗的契丹军队,听说自己的家被别人抄了,彻底乱了心神,六神无主。

就在这时,武周军队和契丹军队对峙的现场,出现了《大闹天宫》中曾出现的场面。蓟城(今北京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之外,契丹兵士还听到了天鼓之声,满天都是“神王之众”的天兵天将;良乡县(今北京良乡区)中,契丹众贼看到了观音菩萨之像俘于空中。

战场立马变成了神话剧场。只见军队阵塞之中,天兵天将的车架之上大旗飘扬,甘甜如饴的醴酒在地上流淌。契丹人看到后大为恐惧,纷纷逃避。不到一个月,打败契丹的捷报就已经传到了武则天的面前。⑿

契丹人军心大乱,而原来臣服于契丹的奚人,也从其的身后也猛扎了契丹一刀。契丹人的气势早已没有了。这时,武周军队神兵道总管杨玄基又带着武周重兵,猛击契丹大军。结果是契丹军大溃。契丹首领孙万荣则率轻骑数千而仓皇逃跑,但却遇到了武周军队前军总管张九节的迎头阻击。

孙万荣又逃到潞水东(今北京通州区),此时的他已经山穷水尽。就在这时,他的手下站在他的面前,趁其不注意,手起刀落砍下了他的头颅。孙万荣的部下则大多投奔了后突厥。“契丹之乱”终于被平息了。

此役过后,武则天下敕大肆表彰了法藏大师。

Ø 长安四年(704年)迎佛骨

武则天一生曾经经历了两次法门寺迎佛骨。

武则天首次迎佛骨

第一次是于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去凤翔扶风法门寺迎佛骨,并于龙朔十年(662年)奉还于法门寺地宫。这次迎佛骨,武则天为佛骨敬奉了“金棺银椁”,而高宗则为佛骨敬奉了“重宝函”。而这些稀世珍宝,均在1987年4月3日,随着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的倒掉而石破天惊、破土而出,这些圣物的再见天日,惊艳了世界。

当年唐高宗和武则天供奉的法门寺珍宝

武则天二次迎佛骨

武周长安四年(704年),风烛残年的武则天已是耋耄之年。老年的她越来越笃信佛教,她想再迎一次佛骨供养一段时间。

这次她派出了宰相凤阁待郎(中书侍郎)崔玄暐和法藏大师、律宗高僧文纲一起前往法门寺迎接佛骨。这些人到达法门寺后,法藏大师和另外十位高僧大德先是在佛塔内诵经行道七昼夜,然后法藏大师亲自启出佛骨。

法藏大师16岁时,曾在该塔之前燃掉一指,今日更是献上了沥胆隳(念辉)肝之诚。他用燃去一指的双手擎奉圣物。舍利出地宫,再现于俗道红尘之中时,神辉煜煜。舍利在法藏大师的掌上腾腾闪着圣光。像是金属流光,像是缨毳奇像。真可谓瑰姿玮质、气象万千。这神光乍大乍小,大或数尺,小或数寸。

围观礼拜的信徒们看到佛指舍利的那一刻,一个个哭号不止,争相燃指者争先,舍宝投财者恐后。一片狂热的宗教气氛,立即笼罩了整个法门寺。

佛骨被迎行至京师长安时,正逢除夕。佛骨被送到了法藏大师住持的崇福寺。在长安的官员纷纷瞻礼膜拜,长安城内的所有官办和私家的乐队全都赶来为佛骨演奏。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十一日,佛骨又被迎到了武则天的东都明堂,法藏大师为武则天主持的参拜佛骨仪式。⒀

Ø 神龙政变

可是,就在十一天后的正月二十二日,宰相张柬之等发动了“神龙政变”,斩杀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

而随着恭迎佛骨一同到了洛阳的法藏大师,作为宗教力量,也参与了这场著名的“神龙政变”。

这件事结束后,唐中宗李显复辟李唐成功。按功行赏,对法藏大师赏以三品官阶。而法藏大师早已将世间荣华富贵看得云淡风轻,他坚决不受。中宗无奈,只好将官品转赠给了法藏大师的弟弟康宝藏⒁。中宗下诏大力赞扬了法藏的功德:

“传无尽之灯,光照暗境;挥智慧之剑,降伏魔怨。凶徒叛逆,预识机兆,诚恳自衷,每有陈奏,奸回既殄,功效居多。”

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病逝,享年82岁。 而这时佛骨还在武则天身边,还未奉还至法门寺地宫。

圆寂小雁塔大荐福寺

转眼就到了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此时的法藏正在京师长安,于地跨开化坊和安仁坊两坊的大荐福寺(今日小雁塔所在地),给信众们讲解《华严经》。

这一日,当讲到《华严经》第一品《世主妙严品》第六行时,他接收到了一个信息:他将不久于俗世。于是他越过了很多章节没有讲,直接跨越到了第二十七品《十定品》。

他在讲完了第“九定”后,先天元年(712年)龙集壬子周正月月几望(11月14),以“右胁”姿势圆寂于大荐福寺。

而就在12天前,他刚过了70岁的生日。大师不再于尘世,而小雁塔依然屹立在寺中。

玄宗按三品官的待遇为法藏大师举行葬礼,以其月二十四日葬于樊川神禾原华严寺南。法藏门人请秘书少监阎朝隐为大师撰写碑文《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为其概表行迹。⒂

法藏大师的一生也成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传奇。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法藏大师的华严宗思想:

“缘起,就是法界缘起,其相状为无尽圆融。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依正,过去未来,通通互为因果。因此,一法为因,万法为果;万法为因,一法为果。自它互为能、所缘起,相资相待,圆融无碍。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举一尽收,以一尘为主诸法尽伴;相即相入,重重无尽。”

法藏法师长安行迹图

本文节选自笔者的系列丛书《长安108坊》

——————————————————————————————————————

注释

① 第一科曰。释法藏者。梵言达摩多罗。字贤首。梵言跋陀罗室利。帝赐别号国一法师。俗姓康氏。本康居国人。屠门滥说解在字释。虽僧会异时而昙谛同迹。亦如法护月支人支氏。吉藏安息人安氏。外所谓因生以赐姓是也。谛护后称支竺。盖从西师改焉。犹吉法二藏皆归释氏。内所谓四河入海是也。高曾蝉联为彼国相。祖父自康居来朝。庇身辇下。考讳谧皇朝赠左卫中郎将。母氏梦吞日光而孕。以贞观十七年癸卯畅月旁死魄而生-崔致远《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② 若有发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山林河池,诸珍宝物,而供养者。-《法华经 药王菩萨本事品》

③ 竭日而修戒行。年甫十六炼一指于阿育王舍利塔前以伸供养。此后更游太白雅挹重玄。-《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秘书少监阎朝隐撰

④ 第二科曰。年甫十七(显庆四年己未)志锐择师。遍谒都邑缁英。懊其拙于用大。遂辞亲求法于太白山。饵术数年。敷方等。后闻亲疾出谷入京。-《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崔致远

⑤ (靖恭坊)毡曲。〈《寺塔记》:僧康藏本祝恭坊毡曲。忽睹光如轮,寻光至灵花寺(应为云华寺)。盖灵花寺在常乐,即此坊之北也。〉-《唐两京城坊考》

⑥ 时智俨法师于云华寺讲华严经。藏于中夜匆睹神光来烛庭宇。乃叹曰。当有异人弘扬大教。翌旦就寺膜拜已因设数问。言皆出意表。俨嗟赏曰。比丘义龙辈尚罕扣斯端。《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崔致远

⑦ (常乐坊)南门之西,【灵花寺】。〈本隋大司马【窦毅】宅,开皇六年舍宅为寺。《酉阳杂俎》曰:本曰太慈。大历初僧俨讲经,天雨花,至地咫尺而灭。夜有光烛室,敕改为灵花寺(此处应为云华)。俨即康藏之师也。《寺塔记》:佛殿西廊立高僧一十六身,天宝初自南内移来。圣画堂中有于阗石立像甚古。《名画记》:灵花寺有赵武端王知慎画。〉-《唐两京城坊考》;大同坊(常乐坊)灵华寺,大历初,僧俨讲经,天雨华,至地咫尺而灭。夜有光烛室,敕改为云华。-《酉阳杂俎》续集卷五《寺塔记》

⑧ (休祥坊)东北隅,崇福寺。〈本侍中、观国公【杨恭仁】宅。咸亨元年,以武后外氏故宅立为【太原寺】。垂拱三年,改为【魏国寺】。载初元年,又改为【崇福寺】。寺额武太后飞白书。《名画记》:崇福寺有吴道玄、刘整、牛昭、王陀子画。裴休《玄秘塔碑铭》:大连法师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又曰:禀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师。〉- 《唐两京城坊考》;(安定坊)西南隅,福林寺。〈其地本隋律藏寺。武德元年,置太原寺于永兴坊,以义师初起太原,因以名寺,后移于此。咸亨三年,改为福林寺。〉- 《唐两京城坊考》

⑨ 第三科曰。及总章元年俨将化去藏犹居俗(时年二十六)。俨乃累道成薄尘二大德曰。此贤者注意于华严。盖无师自悟。绍隆遗法其惟是人。幸假余光俾沾制度。至咸亨元年(藏年二十八)荣国夫人奄归冥路。则天皇后广树福田度人。则择上达僧舍宅乃成太原寺。于是受顾托者连状荐推。帝诺曰俞仍新刹。周罗遂落夐常科。此之谓削染因缘。岂非以方便心推求简择趣真方便乎-《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崔致远

⑩ 以景龙二年达于兹土。帝屈万乘之尊亲迎于开远门外。京城缁侣备诸幢幡逆路导引。仍装饰青象令乘入城。敕于大荐福寺安置。未遑翻译遘疾弥留。以景云元年十月十二日。右胁累足终于大荐福寺。春秋五十有九。缁徒悲噎叹法栋之遽摧。俗侣哀号恨群生之失导。有诏听依外国法葬。以十一月十二日。于开远门外古然灯台焚之。薪尽火灭其舌犹存。斯是弘法之嘉瑞也。至十二月二十三日。本国门人悲智敕使哥舒道元。送其余骸及斯灵舌还归于阗起塔供养。后人复于焚尸之所起七层塔焉。-《开元释教录》

⑪ 此处故事选自宋释宗鉴《贤首相涉载记》

⑫ 神功元年契丹拒命出师讨之。特诏藏依经教遏寇虐。乃奏曰。若令摧伏怨敌请约左道诸法。诏从之。法师盥浴更衣建立十一面道场置光音像行道。始数日羯虏睹王师无数神王之众。或瞩观音之像浮空而至。犬羊之群相次逗挠月捷以闻。天后优诏劳之曰。蒯城之外兵士闻天鼓之声。良乡县中贼众睹观音之像。醴酒流甘于陈塞。仙驾引纛于军前。此神兵之扫除。盖慈力之加被-《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崔致远

⑬ 长安四年冬杪于内道场因对扬言及岐州舍利是阿育王灵迹。即魏册所载扶风塔是。则天特命凤阁侍郎博陵崔玄暐。与藏偕往法门寺迎之。时藏为大崇福寺主。遂与应大德纲律师等十人俱至塔所行道七昼夜。然后启之神辉煜爚。藏以昔尝炼指今更隳肝。乃手擎兴愿显示道俗。舍利于掌上腾光洞照遐迩。随其福力感见天殊。或睹铣鋈睟容。或观缨毳奇像瑰姿玮质。乍大乍小。大或数尺。小或数寸。于是顶釭指炬者争先舍宝投财者耻后。岁除日至西京崇福寺。是日也留守会稽王率官属及五部众投身道左。竞施异供香华鼓乐之妙。-崔致远《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⑭ 属神龙初张柬之叛逆。藏乃内弘法力外赞皇猷。妖既歼策勋斯及赏以三品。固辞固授。遂请回与弟俾谐荣养。至二年降敕曰。朝议郎行统万监副监康宝藏颇着行能早从班秩。其兄法藏夙参梵侣深入妙门。传无尽之灯光照暗境。挥智慧之剑降伏魔怨。-崔致远《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⑮ 先天元年龙集壬子周正月月几望右胁于西京大荐福寺。享年七十。僧夏未悉。诞以辜月。殁亦如之。则李巡有任养之评。孙炎有蛰伏之解。应兹两释终彼浮生。矧乃其来也居朔后。其去也在望前。是表渐圆。先标等觉。岂非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者哉。越五日太上皇赐诰赙赠曰。中使故僧法藏德业天资虚明契理。辩才韫识。了觉融心。广开喻筏之门。备阐传灯之教。随缘示应。乘化斯尽。法真归寂。虽证无生之空朝序饰终。宜有褒贤之命。可赠鸿胪卿赙绢一千二百匹。葬事准僧例官供。唐制文武官薨卒一品赙物二百端。粟二百硕。降及九品限止十端。今兹厚礼可验皇恩。有司给营墓夫卒人功十日。诸王公降及士庶礼忏施舍叵历数焉。以其月二十四日葬于神禾原华严寺南。送葬之仪皆用追宠典属国三品格式礼也。门人请秘书少监阎朝隐撰碑文概表行迹。翌载中春建于塔所。古所谓其生也荣。其死也衰。此之谓示灭因缘。岂非以圆明心顿观法界无障无碍乎。麟史称殁有令名者三立焉。则法师之游学削染示灭三立德也。-崔致远《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口吞会怀孕吗(吞下去会怀孕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