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会引起多囊肾吗(湿气重会导致多囊吗)湿气重会引起多囊肾吗(湿气重会导致多囊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湿气重会引起多囊肾吗(湿气重会导致多囊吗)

湿气重会引起多囊肾吗(湿气重会导致多囊吗)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在人体脏腑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如果内界、外界多种因素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损伤了肾脏,就会引起肾脏疾病。导致肾脏疾病的病因有多种,如六淫、七情、饮食、劳逸、房劳、药毒、意外伤害等。

如果肾病的发病迁延难愈,时间超过三个月,病人尿液和相关的血液指标出现异常,肾脏病理学、影像学发现异常,或肾脏的肾小球有效滤过率低于60%,统称为“慢性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痛风肾、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等肾病的慢性类型。

其中,IgA肾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病。病变类型包括局灶节段性病变、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系膜增生性病变、新月体病变及硬化性病变等。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严重高血压或者肾功能不全。

IgA肾病病因不明,原发性IgA肾病,由肾脏本身疾病引起。继发性IgA肾病由肾脏以外的疾病引起,如紫癜性肾炎、HIV感染、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肿瘤、麻风病、肝脏疾病、家族性IgA肾病等。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临床根据病人不同表现及病程,采用不同措施,保护肾功能,减慢病情进展。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lgA肾病的中医治疗,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肝肾阴虚者以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为主,应滋补肝肾、利湿、凉血止血。肺脾两虚型以少气懒言、倦怠神疲,咽部红肿、疼痛为主,既要健脾益肺,又要化湿浊、降尿蛋白,保护肾功能。风热上扰型,主要以止血凉血为主。胃肠湿热型,需要祛除体内的湿气。风湿袭扰引发的肾病,应首先祛风除湿,健脾益气。

女子受风湿出现蛋白尿治疗不佳,中医活血祛湿降浊康复

医案:患者xxx,女,39岁。因常年野外劳作,经常遭受风寒侵袭,在7个月前出现头昏、腰酸、乏力、泛恶、尿有泡沫等症状,一直没有治疗,后来病情加重,到当地医院就医。

检查发现尿蛋白(+++),红细胞0~2/HP,血压190/120mmHg,血肌酐(CRE)139μmol/L,没有做出肾穿刺活检,病理不明,依据症状被诊断为慢性肾病,应用西药及补肾固肾中药治疗,血压降至140/90mmHg,头昏、恶心明显改善,但其他症状未见减轻,且血肌酐逐渐增高。为了寻求进一步治疗,来到某医院就医。

入院后检查发现尿蛋白定量0.52g/24h,血肌酐168μmol/L,尿酸451μmol/L,肾小球滤过率(GFR)41.07ml/min/1.73m2。中医观察舌苔,苔薄,诊脉脉细。做肾穿刺活检,西医诊断:IgA肾病,增生硬化型。中医辨证为肾气阴两虚兼风湿。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α-酮酸,中药经方基础上加减,组方药:生黄芪、旱莲草、积雪草、怀山药、川芎、金樱子、女贞子、当归、白芍、桃仁、制军、干地黄等,每日1剂。加服雷公藤多苷片,期间进行饮食营养调剂,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治疗1个月后,血压正常,尿常规阴性,血肌酐89μmol/L,尿酸399μmol/L。

中药方有效不更方,继续服药1月后,减药,处方:生黄芪、积雪草、桃仁、当归、制军等,间日服1剂,雷公藤多苷片服2周停2周,治疗6个月后停服雷公藤多苷片,尿常规尿蛋白阴性,血肌酐在93~123μmol/L之间,GFR恢复69.40ml/min/1.73m2。门诊随访观察7年,没见异常。

中医如何治疗风湿类肾病?

据中医专家张振忠介绍,中医典籍中未见有风湿致肾病的直接记载,但早在《黄帝内经》之“评热病论”“奇病论”“风论”中就已有肾风可致水湿肿满的记载,提出肾风是以病因为风(湿)、病位在肾,临床症状有面部浮肿、汗多恶风、腰脊痛等的疾病。《黄帝内经》虽仅提肾风,但湿邪为患已蕴含在水湿肿满的症状之中。《金匮要略》首先提出“风湿”证,并创制防己黄芪汤,开创了祛风除湿以消水肿的先河。

中医学认为风邪袭人,可侵害不同的脏腑组织,发生多种病症。IgA肾病多在发病前有明确的外感史,有咽痛或乳蛾、喉痹的发生,这是风邪外袭。风邪犯表,常与寒、湿、暑、燥、热、毒等邪相合,形成各种复合证候。湿为阴邪,易袭阴位。肾为少阴,位居下焦。《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说明湿邪是“肾病”的重要病因。

慢性肾病气阴两虚证,以肾阴虚偏甚者,往往出现水不涵木,出现肝阴虚、肝火旺、肝气横逆、肝风内动等病理表现,此即为内生之风,肾病患者常见眩晕、耳鸣、血压偏高等症。若肝行肾气太过,使肾失封藏,诸症蜂起。内湿是体内津液输布失常的一种病理产物。若肾气亏虚,气化无权,则津液代谢不循常道,湿浊内生。内生之风湿与外感之风湿同气相求,常内外合邪为患。湿本滞重而性黏,发病较慢,但与风邪相夹,湿借风力则善行而多变,风借湿势直袭于肾,则缠绵难愈,导致疾病呈现慢性进展的过程。

肾为调节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主要场所。如果风湿扰肾,肾失气化,开阖不利,就可能发生尿少、水肿等症状。同时风的开泄之性干扰肾的封藏职能,则使所封藏的精微随尿泄漏,出现泡沫尿,尿检可见蛋白和红细胞阳性。风湿合邪必然会影响肾之经络、气血的运行,久而致肾络瘀痹。若风湿与痰瘀相互交结,则形成肾内微癥积。

传统中医对慢性肾病症状的描述以“水肿”最多,但水肿不一定是肾病,肾病不一定有水肿。在临床实践中,几乎所有肾病患者均出现尿中泡沫增多,且不少患者是以此现象作为首发或唯一症状。若将泡沫尿进行尿常规或尿微量蛋白检查,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伴或不伴红细胞;若有大量泡沫浮于尿容器表面而历久难消者,尿蛋白定量多≥1.0g/24h。大量泡沫尿者,因尿中蛋白丢失过多,血白蛋白水平可因此降低,从而出现水肿。可见,泡沫尿不仅是慢性肾病最具特征的症状,也是发生水肿和导致病情加重的原因。

治疗风湿类肾病,首先要祛风除湿。但药多数味苦辛,且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使用时应严格遵循“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以安全、有效、可控为选药原则。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祛风先养血、治湿先健脾,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气为血之帅、气行血行和气行湿行等,进行中药组方:积雪草、生黄芪、当归、桃仁、制军等;另加雷公藤。益气养血行瘀、祛风除湿,着眼于风湿与荣血的相关调理;防己黄芪汤加减,组方药:汉防己、仙灵脾、生黄芪、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青风藤等,益脾肾、助气化、祛风除湿,着眼于风湿与气化的相关调理。这2个药方也可以一起配伍应用。

雷公藤是临床应用较多的祛风除湿药之一,可以选用雷公藤去二层皮的根心木质部分入药,浓煎2小时,成人日用量控制在20g之内,初用时每周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观察其可能出现的肝损伤与骨髓抑制,如无异常反应,可每2~4周复查1次,连续应用3个月以上,还应重视其对性腺的抑制。在雷公藤治疗有效后,可逐渐减量,应遵医嘱。

(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750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湿气重会引起多囊肾吗(湿气重会导致多囊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