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环的治疗方法(老年环如何治疗)老年环的治疗方法(老年环如何治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老年环的治疗方法(老年环如何治疗)

老年环的治疗方法(老年环如何治疗)

在博山,提起接骨拿环,首先想起两个名字,一个是“李半仙”,一个是赵家后门张会兰。“李半仙”早已成了古人,张会兰也于三年前去世,终于正寝,享年95岁。他们的正骨传奇,变成各种市井故事口口相传。这天,我回到童年生活过的税务街,走进博山玉祥骨科医院,搜寻张会兰五六十年来的正骨轶事。


接骨拿环,是博山地区流行的一个正骨专用术语。起初,我以为是接骨拿踝的误读,后来发现有一本滚筋正骨的书,就叫《接骨拿环滚筋岔气全书》,梁宝钲编著,山东省公署印刷所民国三十二年印刷。这个“滚筋”疗法在博山尚有流传,施以器具辅助,须耐受皮肉之苦,但效果不错。还有一个说法,“环”是博山方言“滑篮”的语音简称。何谓“滑篮”?博山自唐代时即发现了煤炭,形成了多个小炭井,这些竖井、斜井都不深,地面支一个木架,挂一个滑轮,吊一只编制藤篮,把井下的煤炭提上地面,吊钩与藤篮衔接处,便称为“滑篮”。后来有人将此处结构与人的四肢关节相类比,煤井上的“滑篮”滑脱,一筐炭就会掉进竖井,酿成事故,人的“滑篮”滑脱,便是脱臼,俗称掉了“滑篮”,故治疗脱臼,也叫拿“滑篮”,天长日久,“滑篮”便读成了“环”,接骨拿“滑篮”成了接骨拿环,这说法不知对不对。但王玉祥说,人体解剖结构中有些部位也称为“环”,“环”既是方言也是专用术语,关节错位也叫关节错环。如此,接骨拿环就不仅仅是方言了。


张会兰的父亲张立树,家住博山窑广,年轻时候伤了腰,严重驼背。人极聪明,不知从哪学了一手探矿技术,谁家要开煤井,掘下多少层土,刨上块石头来一看,就知道有炭没炭,再有几米就能出炭,八九不离十,人称“神探张”。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冬,一位于姓章丘人在博山置办陶瓷,罹患疾病,倒在路边。正在义德煤井干监工的张立树回家路上,看见此人奄奄一息,即出手相救。把人接回家中,为他求医买药,备加照料。于氏很快痊愈,见张立树心地善良,便把祖传接骨拿环技术传授给他,并陪同张立树在山头、窑广、八陡、冯八峪矿区四处行医,直到张立树“出徒”。这些地方自唐代开始挖炭,矿井遍地,骨伤频发,需要正骨医生。张立树正骨带有神秘色彩,正骨的时候兴念咒,不知道是不是道家医术。许多人都还记得张立树正骨之前念咒的情景,病人果然不疼,也是神奇。这个咒怎么解释,他没有传授,后人亦无从知晓。


张立树老先生(1875—1956年)


张立树生于1875年,卒于1956年,活着的话是一百四十多岁。正骨是半路出家,副业,概不收钱。为什么正骨不收钱?家里不缺,既探矿又干监工、工头,家里富裕吃不了。为别人看好了病,民风质朴,不白用人,患者就上门送些吃的用的,家里更是什么都有,一辈子正骨都不收钱。40多岁才有了女儿张会兰,60来岁又有了儿子张景池。从小眼瞅着父亲正骨,张会兰、张景池姊妹俩都干了一辈子骨科。姊妹俩还记住了父亲成天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是张立树留给一对儿女的人生哲学,多少年以后,当张会兰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经常给儿子王玉祥念叨的话是,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做无用之才。这是老一辈人对社会责任的朴素理解和表述。

张立树有钱,供着张会兰上学,学了三年私塾。私塾老师叫李方平,字子衡,博山郑家庄人,20岁考中秀才,是清末博山最后一位秀才。博山隶属青州府,秀才本来是县试岁考,据说博山最后一批秀才须去青州府考取。考前,一些贪玩的博山考生去爬云门山,李子衡不去,蹲在客栈看书,读到一篇文章,饶有趣味,第二天进考场,考的正是这篇。李子衡是位贤人,21岁始教私塾,执教不收资费,只叫学生轮番提供煎饼,今日我管明日你管。你一天拿去五张煎饼,他得给你留下一张,你拿去三张,他只吃俩,意思就是紧够紧够。如果送几张吃几张,是不是让家长觉得先生吃着不够,下次会拿来更多?总是留下一张煎饼,体现传统文人乡贤的德行。教书不足家用,开一个小店,卖些酱油醋茶。有朋友出手相助,送他一块土地,年迈时如数奉还,称年纪大了,种不好了,叫人说啥。李子衡自诩一生干了四件事,读书、教书、种地、卖酱油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年底,日本鬼子进入博山,窑广私塾解散,张会兰辍学。张会兰承袭了父亲的智慧,从小观察父亲为人正骨,揣摩意图手法,心领神会,手上的意念早已具备了十之八九。她在父亲面前只是看,从不下手。弟弟年幼,张会兰一直在家里照顾弟弟,迟迟未嫁。


1955年,已是30多岁的张会兰嫁到博山赵家后门王家,四邻八舍时常有小孩跌了胳膊、脱了关节,大多没处医治,十分痛苦,张会兰看不下去,才把正骨手艺亮了出来。街头巷尾盛传,王家娶进一个会接骨拿环的新媳妇,谁家出了骨伤,开始来找张会兰诊治。张会兰也像父亲一样为乡亲义诊,与父亲不同的是不再念咒。

名声先在博山城里传播,近处的赵家后门、税务街、河东、西冶街一带,小孩脱臼、掉了下巴,都往张会兰家里跑。消息甚至传到了淄川、莱芜、章丘、邹平。收了麦子、谷子、棒子,就有农村的乡亲抱着点粮食找上门,大娘俺胳膊疼,疼得抬不起来,张会兰就给捏捏,捏捏就成了一个好人,有说有笑地走了。口口相传,慕名找来的人越来越多。

如果不是发生了一场变故,张会兰一定会像父亲一样一辈子义诊。

丈夫在博山工商联干财务工作,管钱,父亲、弟妹们都没有工作,一大家子人十好几口,指着自己一个人工资。1958年,儿子王玉祥出生5个月,经济接济不上时自己借了40几块,有一个同事临下班的点跑到财务,喊着他的名字,快帮帮忙,家里出了病号,住进医院急着用钱,赶快借我几十块钱。领导都下了班,钱是有,得领导批条子,没人批准哪能随便借!哎吆,你先借给我,我留下借条,明天上了班我就找领导签字!那一年举国大跃进,结果因挪用110元公款被以贪污罪被判刑三年。张会兰傻了眼,一个大家庭一下子没了生活支柱,没办法了,这才开始正骨收费,请老街坊吴金亭老先生写上一块牌子挂上,正式对外接诊,收个三毛两毛,以后是五毛。



张会兰一开始便是无证行医,好在她人和善,手艺强,受到一点冲击,没有太大影响。

动乱年代,博城公社革委会在税北村抓运动,地富反坏右,加上做小买卖的、做裁缝的、烙锅饼的、摊煎饼的、缝袜子的,都集中到村上办学习班,有人说,还要把张会兰叫到村委,白天去沙沟河搬石头挖河,晚上学习。有个晚上,一个小孩掉了胳膊,求到张会兰家,家里没人,打听到张会兰在村委开会,又抱着小孩跑到村委央求,主事的人就是不让,村委孙迎兰主任急了,叫张会兰给人家小孩看看吧,小孩哭得都背过气去了!这位孙主任我印象极深,缺着两个还是三个手指头,开批斗会的时候,孙主任站在台上控诉,是狠心的财主用刀剁去了他的指头。孙主任发了话,这才叫张会兰出来,给小孩接上。参加学习班的人员,主要学习老三篇,谁背过了谁走。结果张会兰两天就能背过,最早解放。

经历过动乱的人还会对博山“文攻武卫”留有印象。“文攻武卫”请张会兰去给一位病人看过病,病人叫高凤香,“美琉”的,因为这派那派斗争被弄到了“文攻武卫”,进去以后棍棒相加,一条胳膊被打得抬不起来,“美琉”的老同事也到医院请过医生,不是已经靠边站,就是不敢伸手,“李半仙”家也在挨批,最后找到了张会兰。张会兰给高凤香看完了胳膊,临走,高凤香说,你给厂里的同事捎个信,把红宝书送进来,我要学习。张会兰见到“美琉”工友们,大伙都吓得避溜着,问不要紧不?张会兰说不要紧,没动着骨头,得把红宝书给她送进去。多少年以后,定居青岛的高凤香回到博山税务街玉祥骨科医院看病,王玉祥见是高凤香,说当年我母亲去“文攻武卫”给您看过病,高凤香忙说咋不记得,你母亲是好人!


王玉祥亲眼看见母亲诊治龙门公社一个髌骨骨折的青年。病人髌骨碎裂,开放创口,碎裂的髌骨随流血溢出体外,张会兰挤出死血,找到碎骨,对回去接上,等它自愈,夏天来的,没耽误忙秋。白虎山卖陶瓷的赵林,树倒跟头,胳膊扑断了两回,也是张会兰治愈的。

博陶一位仓库保管徐成远,管着分福利,有位同事有意无意间多领了一副手套,叫领导知道了,找他谈话,你咋还这样?你俩挺好也不能多给他一副手套!那人心小,钻了牛角,得了精神病,跳了山头三道沟,大冬天穿着棉衣裳,沟虽深却像带着降落伞,风口有风,一跳生命无恙却跌坏了腰椎,接着瘫了。年轻,还没结婚。哥哥把他接回家去,请去张会兰,把他治好了。腰好了,精神病还犯,最后还是喝了农药,是个悲剧。

六十年代,淄川洪山龙泉鹿村有个孕妇司秀荣,肚子老大还在干活,不到临产不歇着,搬东西把腰伤了,医院看她是孕妇,骨科大夫都不愿意动手,都叫她先流产再治腰。她小叔子王洪厚在陈家胡同陶瓷批发站工作,紧邻赵家后门,就把嫂子领到了张会兰面前,张会兰看看,尽量治吧!先保证小孩安全。腰治好了,回去生了小孩,还又接着生了俩。这家人家直到张会兰去世以前年年来博山看望。

1967年秋天,淄川西河17岁的张宗明,跟一二十个小伙伴结伴去外村看电影,沿途走到一个叫胡崖的山上摘酸枣,山崖不下二十米高,张宗明年轻,身子很灵泛,看见崖边两米以下有个土台子,那里有一大丛酸枣树,酸枣果子又大又红,张宗明抓住崖边的一条狼牙枝,往下一跳,不料手中的狼牙枝咔嚓断裂,把他从二十米高的悬崖顶诓了下来,重重摔在河底,昏死过去。一帮小孩把他架到公路上,家里很穷,条件差,就去了昆仑医院,一检查,三根肋骨、右臂、右手拇指都断了,打上石膏,捆绑严实,大夫说,就这么长吧,弯弯就弯弯,直立就直立,长个啥样是个啥样!打上石膏第四天,一个叫张桂兰的本家姑姑觉得不行,逼着出了院,把张宗明介绍给了张会兰,他们来到博山,张会兰把他身上的石膏割了,重新复位,使上篦子篦住,一个月就能干活了。篦子取下来,三根肋条骨折的地方顺条顺绺,不留一点毛病,张宗明的父亲总共支付了五毛钱。这么大的恩情,让张宗明从此对张会兰以母亲相称,与王玉祥兄弟相待,过年过节以亲戚身份走动。三年前,96岁的张会兰终于正寝,张宗明于心不忍,跪拜灵前守孝三天,还给张会兰打了个一米八的红木棺材。

今年七十二岁的张宗明每天都跑到博山淄博工人文化宫游泳。一个下午,我拨通了张宗明的电话,把小时候摔断肋骨的情景复述了一遍,对张会兰一口一个娘地喊。从张宗明治伤开始,淄川西河张宗明的兄弟、姊妹们、亲戚们有伤就找博山张会兰,张会兰不为财,同情怜惜穷人,众人无不感动,几十年来,西河众乡亲经手张会兰治过的骨伤几十起上百起。


因为接骨拿环,王玉祥很小就有了俩结拜兄弟。一位叫王乃增,1957年出生,比王玉祥大一岁。王乃增三岁时把小腿摔断,父亲王长宝抱着他来找张会兰治疗,接骨以后需要绷带固定,1960年经济困难物资短缺,材料不凑手,一尺布、一两油都须凭票供应,张会兰当即将自家用的床单撕成布条当作绷带使用,把王乃增的小腿固定好,把王长宝感激得直流泪,说啥也要叫儿子与王玉祥拜干兄弟。王乃增成年以后,张会兰家有什么重活累活都少不了来帮忙,三节五寿都来看望干娘,张会兰去世后以义子身份祭奠、上坟扫墓。另一位就魏继万,也是1957年出生,蕉庄董家村人。8岁那年的冬天摔断了腿,父亲魏念永带他去了第一医院,身上没有几个钱,待了大半天也没看上病,快到下班的时候,有人看不下去,就说赵家后门有接骨拿环的,便去了张会兰家。张会兰接好了他的腿,还管了爷俩一顿饭,饭后魏念永硬叫儿子和王玉祥拜了干兄弟,按亲戚走动。2013年10月,魏继万遭遇车祸,第一时间通知了王玉祥,王玉祥赶到医院,亲自送他进手术室,由于车祸伤及大脑,经抢救还是不治。


王玉祥在国际学术论坛演讲


张会兰对治疗婴儿畸形还有一手。有的婴儿自下生起双足交叉,将来不能站立,行走将更是问题。石碳坞有一个小孩就是这种情况,脚趾朝后朝外,家里人说要把他扔了,小孩大爷说那还行这是个生命,咱得打听着找人给治。出生第八天上,找到了张会兰,张会兰连掐带揉,几回的工夫竟把孩子治好了,一家人那个感激。美国的3岁小男孩臣羲,家住美国密西西州,双脚畸形足外翻,不能站立,母亲是华人,辗转打听到张会兰,专程从美国跑来博山,签证时间一共20天,张会兰让小男孩站了起来。男孩母亲临走时说,回去我得叫美国人看看,美国治不了,是中国的一位普通母亲治好了我的儿子。经过张会兰矫正过的婴儿足部畸形不下十几例。出于对个人隐私保护,不便过多披露。焦庄董家沟梁雪峰,出生在医院,接生时使劲往外拽,把胳膊拽断了,护士就给他把胳膊篦住,手掌朝外,出院回家以后疼得小孩白天夜里嗷嗷叫,直哭。他父亲说这孩子是怪物咋着?不行撂出他去。梁雪峰上头净姐姐,说啥舍不得,带着来找张会兰,咋这样个样?就给开始治,治了三回,好了。宋道亮伤了腰,他爸给他五毛钱,从董家走到白塔,再坐车到博山,在张会兰家看完病天就黑了,钱也花没了,回不去了,那就在家里住下,一间屋,连主人加病人挤了一宿,还管了病人两顿饭,宋道亮对此念念不忘。以后董家沟村全村断腿的、舍胳膊的,都来找张会兰,王玉祥开始正骨以后还经常去那个村出诊。


张会兰为美国3岁小男孩臣羲正骨


西冶街北坦有个李姓孤寡老人,眼睛也不好使,自家张了跟头肩膀脱臼,疼得几天吃不下饭,想靠一靠挨一挨好起来,最后疼不过好歹来到张会兰家,张会兰给他一撮,胳膊好了,人没气了,把张会兰吓得,死在家里咋弄?这就喊人,邻居跑来,连掐加晃,好歹还醒过来。

交通局很多拉地排车的工人,货场塌了垛,沉重的麻袋包砸了下来,一个工人肩膀就脱臼了,来到家里,几个人下手,才给他拿上,来了好几趟,收了两块钱。

淄川鹿村退休工人陈茂栋不慎摔倒跌断了大腿,家境窘困,独子因双下肢冻伤截肢。他的侄子来求医,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只能上门为他接骨。痊愈后他们家雇人提着重重的礼物来谢大夫,还把珍藏多年的医术《黄帝内经·素问译释》赠送给了王玉祥。

老税务街拆迁之前,既是张会兰住家又是工作室的赵家后门那座清代二层小楼,在病人眼里就是一座圣殿。


张会兰接骨拿环,看上去没有多少理论支持,以最简单的手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没有花花动作,搭上手一摸,捏吧捏吧就好。“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清人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出的“正骨八法”一直是张会兰的法则。张会兰弟弟张景池也成了山头骨科名医,他与姐姐不同,文革时期他在淄博卫校上学,在赵同光教授带领下参加过多次人体解剖,对人体结构非常熟悉。

张会兰地下行医几十年,幸赖于频仍的政治运动,有水平有能力的医学专家不时地靠边站,为广大患者留出了很大的空窗期,张会兰恰好成为一个有益的弥补。由于她的慈悲心肠,在人们心目中,她的善良心地甚至胜于她的高超医术,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总是甘于地下。


张会兰,赵家后门接骨拿环创始人


曾经文革之前,第一医院一位副院长夫人骨折,医院没看好,张会兰给看好了,院长夫人说你技术这么好,咋不来第一医院干?张会兰也动心,但她想了想,去了医院光有个死工资,小孩们吃的多,怕不够吃的。思思量量工夫,文革开始,想去也去不成了。

还有一回,环卫局有个大夫来找张会兰看病,效果挺好,说大姐去俺那里干吧!咱俩干卫生室,又不忙。张会兰也是考虑收入不活泛,不能保证小孩们吃穿。

1978年,每个村都办红医站,税北村也要办。村上叫张会兰去干。王玉祥刚就业,还帮村上糊了虚棚、刷了墙。快开业了,村上开会,主要负责人喊着张会兰名字,你不忙了就去馄饨铺去包包馄饨!张会兰听着语气里不对,开口怼了一句,领导啊才给人捏着脚接着又去捏馄饨,还叫人家吃不?撂下就回了家。

八十年代,家庙胡同的邻居卫生局王局长陪着母亲来看病,张会兰恳请说,我这种情况能办个行医证吗?哎吆你待做啥那么大年纪了,办证还得写材料啥的,很麻烦,这么些年了,大家都知道,又没出什么事,在家里干就行了……


王玉祥从小看着母亲正骨,有时帮帮忙,1975年下乡第一天就遇上一个骨折。小海眼村小队长王继友一年前深翻土地时右足跖骨骨折,去医院没接好,一年未痊愈,打听着找到张会兰。张会兰一看,都一年了,患处已经板结通紫,说这么长时间不好治了。王继友就哭下来了。那年王继友才二十。张会兰说小孩你别哭,你是哪的?我是小海眼的,从姥娘家听说你治得好,才来找你。小海眼?这家你兄弟今日去你村下乡了。没听说呀!每回有下乡的大队都是敲锣打鼓迎接。这么办,你回去,叫你兄弟给你写个方,出去包上药,烫烫活活血。王继友回村就找了王玉祥,开了方,包了药,连熏加烫,收了工王玉祥就去给他活动活动,给他施手法治疗,一个月时间好了。这是王玉祥下乡接的第一个病号,四十多年来像亲戚走动来往。有个村民叫王维东,患有癫痫,干着活犯了病,一头栽倒膀子脱臼,赶紧去喊王玉祥,人喊来,撮上,说一大堆笑话,趁机歇歇。村上没有知青点,王玉祥住在户下。收工回家,屋旮旯一个黑影,吓了一跳,黑影说了话,玉祥别害怕是我,王玉祥一看,是六十多的地主王世公。下乡进村,村书记就指着几个四类分子,告诉王玉祥,你可认住他们,别和他们说话,不打交道,他们都是些啥人啥人。王玉祥悄悄问,你咋着了?我往山上抬铁管,拧着腰了,白天不敢来找你,怕连累你。王世公的四类定的蹊跷,大排行老十,最小,没分家,到了解放土改,家里的地得有人顶起来,老十吧!他年纪最小,叫他,他成了地主,一辈子低着头生活。王玉祥给他腰椎复好位,第二天该咋干咋干。

小海眼村与董家隔着一座山,却分属白塔和焦庄两个人民公社,张会兰好像董家村的保健医生,老少皆知,听说王玉祥要下乡,跑到去知青办要人,直接充实到村卫生室,没要过去,名额只能给白塔公社。董家村就惋惜,要是来到村卫生室,得为周围老百姓办多少事!


祖孙三代,正骨世家


1978年王玉祥回城当了工人,两年后调任管理,本应干财务,母亲张会兰坚决反对,别想着干财务了,不干财务你父亲还能出那事?先干车间后跑供销,一干十来年,业余时间也给人接骨拿环。1990年潍坊医学院淄博分院招生,承认学历,业余学了四年临床医学,有了大专文凭。厂长说你只要有了文凭就叫你干保健站,在保健站又干了几年。找到一个机会,在赵家后门买了两间房子,开始正经干正骨门诊,张会兰从事了一辈子的地下正骨总算到了地上,到今天发展成骨科医院,正好23年。

2004年6月,王玉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世界中医骨伤联合会年会上发表论文《整骨手法配合中药腾敷治疗腰椎间突出症120例》并获得一等奖。2014年他又参加了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在年会上发表了《中国整骨法治疗寰枢椎错缝81例临床报告》论文,获得一等奖,被吸收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王玉祥注重培养下一代接骨拿环技艺传承人,目前第四代传承人王泓岐在大学系统学习医疗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王玉祥的认真传授和几年的临床实践,已全面掌握了赵家后门接骨拿环手法精要。


王玉祥与我是淄博三中高中校友,他高三级,我高五级,我们有位共同的语文老师王章先生。二十年前王章老师踢毽子健身,不慎跌倒肩膀脱臼,王玉祥跑去给王老师拿上,王老师说,你这一撮,我才知道啥叫妙手回春!第26—28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国家体委原主任,也是我的朋友庄则栋,在锻炼的时候右膝关节错位,好多地方治就是治不好,2006年的时候来到博山,王玉祥给治好的,临走,给王玉祥写下一幅字:“医院不在大,只要有妙手!”


玉祥骨科医院医师会诊


淄川区商家镇东商村一位6岁曹姓学童,腮下长了一个淋巴结,做了一个小手术,刀一拉,一疼,脑袋向左一歪,回不去了。家里做了残疾鉴定,要了二胎名额,以备生育二胎。病还要治,去医院拍片找不到毛病,王玉祥做了判断,说要拍张口位,孩子先去济南,后到万杰,最后拍出来,症状与王玉祥判断无异。治疗很麻烦,半年以前患病,钙化已经很严重,经过努力,王玉祥最终还是把孩子治好了。之后,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每年来看王玉祥。一天,二儿子又来博山,一米九的大个子,精神萎靡,脸色蜡黄,得了啥病?陪他去了淄川衍强医院,又上济南齐鲁医院,起不来了,回去准备后事吧!托关系找了北京安贞医院的宋耀主任,一查,心脏瓣膜炎症,长期住校不断感冒,炎症好不利索潜入心脏瓣膜,一个微创手术,小伙子成了好人。话要扯远,赶紧拉回。


张会兰给儿子、孙子做示范

王泓岐自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成归来


现在,王玉祥的儿子王泓岐自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成回来,当起了正骨医院的家,他继承了太姥爷的理念和技法,动作慢,幅度小,找准位置调调角度用巧劲,一接就成,还没有疼痛,他也没有“念咒”,却达到了太姥爷时无痛治疗的境界。博山玉祥骨科医院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可以说,赵家后门接骨拿环的后人遵循德要近佛、才要近仙的古训,精研古方,揣摩古法,为保护弘杨接骨拿环这一传统医学之奇葩而薪火相继。

本文为刘培国先生原创文字

若需转载请联系此公众号

未经授权转载者

将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

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


刘培国

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执行董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老年环的治疗方法(老年环如何治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