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抑郁症(中医治疗抑郁症效果如何)

中医治疗抑郁症(中医治疗抑郁症效果如何)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或易怒易哭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郁”的提出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古典医学著作--《皇帝内经》,其中对由于情志失调所引起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饮食情志的阻塞结滞等一系列变化都归于“郁”,情志因素被看作是导致人体气机失调的重要原因,所谓“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抑郁症发病病机是气机郁滞,而气机郁滞中又以肝气郁结为核心,故有“治郁先治气,调气要先治肝”之说。中医学五行中,肝属木,因此《皇帝内经》中有“木郁达之”的著名治法,对临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后世医家论治郁证多遵用此法。

汉代医圣张仲景的医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多种抑郁疾病和症候,如“百合病”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知之疾,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形象地描述了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又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描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与现代妇女更年期抑郁症表现有相似之处;再如小柴胡汤证见:“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均与抑郁症相似或相近。

清代《程杏轩医案·初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病案:“鲍宫詹未第时,游昆陵幕,抱疴半载,百治不痊,因买舟回里,延予治之。望色,颊赤面青,诊脉虚弦细急。自述数月来通宵不寐,闻声即惊,畏见亲朋,胸膈嘈痛,食粥一盂,且呕其半,粪如羊矢,色绿而坚,平时作文颇敏,今则只字难书------”用现在的诊断标准看,就是一个典型的抑郁症患者的病案。病人因“未第”而发病,说明有其社会文化诱发因素;精神症状明显:兴趣索然、郁郁寡欢,回避交往、疏远亲友、活动很少,而且精神运动迟滞,出现“只字难书”,也就是脑力迟钝、思路闭塞;躯体症状也很明显:“通宵不寐”即睡眠障碍,“食粥一盂,且呕其半”可见食欲不振、纳呆、纳少,且有“胸膈嘈痛”的躯体疼痛不适,“粪如羊矢”为便秘,从“颊赤面青,诊脉虚弦细急”可知病人有阴血亏虚且虚火上炎,因而不难得知病人有疲倦乏力感。从病案记载的描述中可看出已相当接近于现代之抑郁症,可见中医对抑郁病症的认识是久远的。

1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特色是什么?

有研究者比较了以情感障碍为主诉和以躯体不适为主诉的62例抑郁病人的差异,对他们进行深入访谈,结果发现,情感症状组抑郁症病人最常见的躯体不适主诉为:食欲下降(占72.7%)和入睡困难(占60.6%);躯体症状组最常见的躯体不适主诉为:胸闷(占96.6%)和肢体乏力(占75.9%)。这两组病人躯体不适主诉主要有:胸闷、肢体乏力、入睡困难、食欲下降、心动过速、头昏、四肢疼痛、尿频、头痛、头昏、尿频、胸痛、呼吸困难和腹部不适等。香港学者的研究也发现,香港门诊抑郁症病人常见的三个主诉不适症状为常见的三个主诉不适症状为:疲乏(占90%)、疼痛(占89%)和胃肠道/心血管症状(占87%),并认为躯体化问题是中国抑郁症病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西医药在治疗抑郁症中抗精神抑郁方面有其优势,但仍有其局限性。抗抑郁药物层出不穷,其价格昂贵,服药程序复杂,依从性差,停药后复发率高,且不良反应多。以第三代抗抑郁的常用药氟西汀为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厌食、呕吐、失眠、头痛、发热、腹泻、性功能障碍及皮疹,对情绪不稳定者还可诱发躁狂症状等。而值得医生注意和重视的是:当病人显示有抑郁的精神、情感症状,而西医抗抑郁剂治疗比较有效时,虽然精神、情感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减轻,病人似乎好转,但其躯体症状却没有减轻甚至可能加重,如不良反应的出现即加重了患者的躯体症状。

更重要的是,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区分个体差异,而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变化又恰恰与体质因素差异密切相关,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强弱、性格等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如就性别差异而言,有学者认为女性比男性易患抑郁症,且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易出现思维迟缓、疑病妄想、失眠、早醒、自杀行为、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具有独到的优势,把症与因统一起来,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病变的相互关系和症状的特点,从整体上认识疾病的本质,循症求因,而且讲求治病必求于本。如,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肝主疏泄,且“女子以肝为天”,女性多忧愁善感、情志不遂,加上女性独有的生产、流产、月经失调等,容易引起气血、精神的匮乏,而导致脑府失养,出现情志低落、思维迟缓等抑郁症的症状。中医药依据肝脏的生理功能,结合女性的特点,总结出疏肝养血调经的治法,对治疗女性抑郁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青春期与老年期是抑郁症的高发年龄,其中青年期是从儿童向成年的过渡时期,机体发生整体调整,心理素质不稳定,加上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大,易忧思过度而气机阻滞、郁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而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肝肾渐亏,出现多方面生理机理衰退,“精气夺则虚”,精血不足、脑神失养,加上心理上的失落感,易形成抑郁症。而中医药依据老年人肝肾精亏的特点,总结出滋阴补肾养精的治法,对治疗老年抑郁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体质的先天因素,中医称之为“先天禀赋”。先天禀赋不足者,体质赢弱多病,病者多烦忧,而且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精神和身体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易形成抑郁症。中医药依据先天禀赋不足者体质虚弱的特点,总结出健脾益肾强体(“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治法。这些对临床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总之,中医治疗抑郁症是从不同个体四诊收集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辨证论治,不但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而且兼顾调理患者的体质。这种治疗方法较之西医学具有突出的特色和明显的长处。

陈女士28岁。因离婚使精神蒙受打击,精神失常,哭笑不止,心烦不安,两目直视,时而絮叨不休,时而自语谩骂,时而外出游走,时而独居一室。眼眶发青,纳呆失眠,大便干结、3~4日一行。此症已2月有余,几经治疗无效,故请屠老诊治。舌苔白厚、中心稍腻,脉象沉细而动数不静。

遂辨:情志抑郁,痰热阻窍,心神被蒙。立法:舒肝解郁,理气化痰,清热安神。

方药:醋柴胡,枯黄芩,清半夏,青竹茹,合欢皮,淮小麦,胆南星,天竺黄,远志肉,九节菖蒲,广郁金,龙脑(冲)。4剂。

二诊:药后自感脑中一亮一亮地闪,每闪一次,头脑即感清楚,两目发直好转,较前灵活,自语时作,但无谩骂,食欲不振,仍有失眠外游之症。上方加莲子肉,白豆蔻。7剂。

三诊:药后精神好转,自感外界事物看起来很新鲜,心情较前畅快,纳食渐进,现已能入眠4~5小时,有梦但醒后记不清,少有出门外游。舌苔薄白,脉沉细稍数。效不更方,上药又进二十余剂。随访未见复发。

按: 郁证一般来讲都与气有关,因每人体质不同,气与痰热交滞,气与湿痰互结等,都可闭阻心窍而导致心神被扰,所以在治疗用药时有所不同。另外,此症较易复发,除注意按时服药外,尚要注意心情愉快,不可过劳过累,饮食上尽量少食肥甘厚味,保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