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脚弯弯出汗是什么原因(睡觉时脚弯出汗是什么原因)

晚上睡觉脚弯弯出汗是什么原因(睡觉时脚弯出汗是什么原因)

脾胃虚弱则百病丛生。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人们所谓的“四高”,以及结节、肌瘤、肿瘤等等我们觉得毫无相关的疾病,其主要原因都可能是脾胃虚弱导致的。


用中医认识疾病,不要把西医的解剖名称与之相对应去理解:西医的脾是淋巴器官,胃是消化器官。中医的“脾胃”,是 "后天之本",是人生存的根本。


中西医的概念之所以不同,是由于西医学科翻译成中文时使用用了中医几千年前就存在的许多名称,所以,中医的脾与胃不是西医的脾与胃,不要认为中医对脾与胃的认识与西医有偏差,这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中医的所有与西医相同的名称都是两种不同的科学概念,不能按“常识”去解读中医。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把脾胃联系在一起,统称“脾胃”。


中医的“脾胃”,共同承担着人体化生气血的重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所以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认为人体出生之后的所有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并且认为,先天不足的,通过后天调养补足,同样可以延年益寿;先天非常好,如不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久之也会多病。


经常可以听到人们抱怨某些人懒,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整个人软塌塌的。他们很多其实都是犯了脾气虚的的病。


中医认为,脾气主升,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脾气一虚,就像是没了气的气球,整个瘪在地上了。所以我们有时候说他们“没脾气”,因为脾气一虚,就算是准备干点事,往往也很难坚持下来,缺乏一股干劲。


脾胃居中,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五行的“木、火、土、金、水”,五脏对五行,其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很容易出现病理上相生相克的疾病传变现象,所谓“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


脾与心

如脾胃虚弱,化生气血的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和供血不足。轻则出现心悸、胸闷等心脏不适,重则引起心梗等危及生命。


脾与肺

如果脾胃受损,脾不能养肺(中医五行知识:“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就会导致肺气不足,皮毛不固,身体就容易感受外邪而常感冒。以及面色少华、手足不温、怠倦食少、便溏、咳嗽、短气、痰多等。


脾与肝

如果肝脾不和,两脏关系失调,就会出现胸胁胀满或窜痛,时欲叹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发作性腹痛腹泻。


脾与肾

如果脾虚使水谷精微吸收减少,无法满足肾脏的需求就会出现肾虚,出现手脚发冷、水肿等症状。如果肾的阳气不足,就会导致脾阳亏虚,出现食谷不化、五更泻等症状。脾肾两虚临床出现腰酸膝冷、畏寒、饮食不化、小便不利、夜尿多、浮肿、五更泄泻等症。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脾胃弱会导致水湿滞留,产生湿、痰、饮等代谢和凝结瘀堵性质的病理产物,发生结节、肌瘤、肿瘤,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慢性病。



脾虚的10大表现,你占几条?


唇与舌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当脾胃虚弱时,气血生成不足,会表现出唇色苍白。脾主水液,舌胖大或舌头边缘出现明显的齿痕。


脸色暗黄

五脏对五色,不同的脏腑问题会表现出不同的脸色。脾主黄色,脾虚者往往脸色暗黄。


食欲下降或容易便秘或便溏

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气血的充养和津液的滋润。脾胃主管气血生化和津液运化。因此,脾胃虚弱容易食欲下降和大便异常。


睡觉流口水

中医认为:五脏化液,脾为涎,口为脾窍,涎出于口,涎为脾之液。


涎就是口水,脾虚时管理涎的能力下降,口水就会不听使唤乱跑。因此,睡觉流口水是脾虚的典型症状。


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


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易胖或吃不胖

脾虚者可表现为易胖,是脾运化功能下降,使多余的脂肪容易囤积。也可表现为吃不胖,是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无法把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保留下来。


水肿

中医对于水肿病机的理解,认为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其制在脾。另外,脾主管水湿运化。因此,水肿患者和脾胃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手脚心爱出汗

脾胃有运水化湿的功能。脾胃虚弱时,运化水湿能力减弱,湿热容易滞留在体内,湿热下走,会从四肢末梢排出,表现出手脚心爱出汗。


打嗝或唉气

脾气虚弱者,脾运化水谷的能力下降,食物积在胃脘,会出现中焦气机不畅,表现出打嗝唉气。


白带色白、无臭味

脾虚容易湿盛,脾主管小腹。因此,脾虚会使湿热下注至小腹,影响女性白带。


为什么会出现脾胃虚弱?


脾虚主要和这3个行为有关系:


久坐久卧

《黄帝内经》中记载:“久坐伤肉、久卧伤气。而脾主肌肉,所以久坐使气机郁滞,影响脾的功能。


思虑过度

情志也和五脏相对应,思伤脾。过度使用脑力、偏执地想事易伤脾胃,尤其是长期熬夜加班的脑力劳动者。


饮食不节

经常暴饮暴食或节食过度、不按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会使脾胃气机失调,引起脾胃虚弱。食用寒凉食物,尤其是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会损伤脾阳,引起脾胃虚寒。



养脾最忌讳的5件事


一忌养脾无常。即养脾不单单只是秋冬的事情,而是应该像吃饭喝水一样每天都去做。


二忌冷。要养脾,就不能喝太多的饮料,特别是冰饮料,不管是凉的饮料还是瓜果,都不能吃,过凉伤脾。


三忌甜。我们提倡甜健脾,但过甜则伤脾,甜要有个度。


四忌多。吃太撑了容易伤脾胃,所以吃任何东西都应该七八分饱。


五忌忧思过度。思伤脾,长期郁闷、思虑过度等,直接损伤脾气,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气血的生化。


脾胃虚弱的调理


1.重要的就是饮食有节。

《说文解字》:“脾主信藏志,信生于土”。“脾主信”说的是脾的功能是有节律的,到时间该吃饭就吃饭,然后让它去消化吸收,不能不停地吃,老让它工作,也不能有一顿没一顿的,这样就是“失信”了。


2.适当的药物调理。

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近代中医第一人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记载了一个补脾温中、健胃消食的良方,这个方子就是益脾饼:


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


白术(四两)干姜(二两)鸡内金(二两)熟枣肉(半斤)。


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轧细焙熟(先轧细而后焙者,为其焙之易匀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曾为友人制此方,和药一料,服之而愈者数人。后屡试此方,无不效验。


一妇人,年三十许,泄泻数月。用一切治泻诸药皆不效。其脉不凉,亦非完谷不化。遂单用白术、枣肉,如法为饼,服之而愈。此证并不用鸡内金者,因鸡内金虽有助脾胃消食之力,而究与泻者不宜也。


益脾饼张锡纯的制作方法:

生白术120克,生鸡内金60克,研成细末,烘培干,将干姜60克也研成细末,混入去核的250克大枣中同捣如泥,作成小饼,放在木炭火上炙干,空腹当点心,细嚼慢咽。


益脾饼改良制作方法:


【配方】

生白术120克,去核红枣250克,生鸡内金60克,干姜60克,面粉500克,菜油50毫升,盐3克。


【制作】

1.白术、干姜用纱布包成药包扎紧,放入锅内,加入红枣(掰开去核),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煎煮1小时,除去药包,把枣肉搅拌成枣泥待用。

2.鸡内金粉与面粉混合均匀.再将枣泥倒入,加盐、水适量,合成面团。

3.面团分成若干小团,擀成薄片饼状,用文火烙热即成。


【食法】

正餐食用,每日1次,每次50~100克。


这个益脾饼为何治疗泄泻的效果这么好呢?关键还是在于这个配方十分严谨,可别小瞧这个方子只有仅仅四味药,但是其中的搭配却暗藏玄机。比如说白术健脾止泻,干姜温中健胃,鸡内金消食开胃,大枣健脾益气。


简简单单的四味药,能将健脾益气、开胃消食都照顾到。用于中医辨证为脾虚寒型者,表现为:胃痛绵绵,喜温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腹泻,食滞不化,四肢不温等,有较好疗效。


本方可作病后体弱或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贫血患者之膳食。若脾脘灼热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属于肝胃郁热型者,则不宜食本饼。


我是三甲中医院40年中医临床经验的@瑞耀医生。

关注「中医瑞耀」,全家健康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