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治疗(精神病的治疗最佳方法)

精神病的治疗(精神病的治疗最佳方法)

在现代心理治疗之前,在氟西汀之前,在深部脑刺激之前,在一切你所熟悉的精神疾病疗法之前,颅钻、热水浴、拔牙疗法曾盛行一时。精神医学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及埃及,这段历史包括了一系列医学领域内最不可思议的治疗手段,时至今日仍余波未平。其中少数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甚至称得上真正的突破,但大多数可谓灾难。

以下为Medscape所总结的、历史上各种稀奇古怪的精神疾病治疗手段:

环钻术(Trepanation)

历史上的环钻术

环钻术是已知最古老的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者在患者头盖骨上钻一个孔,并移除一块骨头,使颅内组织暴露出来。考古证据表明,环钻术早在中石器时代就已遍布于世界各地,当时所用的手术器械为粗糙的石制工具。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老祖宗此举的确切动机已不可考,但很有可能起源于某种神秘仪式。关于环钻术最早的医学应用记载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的著作《头颅创伤》中,当时被描述为军事战争中颅脑损伤的一种治疗方法;而推广至用于精神疾病及癫痫的治疗(其实当时都被称为“癫狂”),则是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人们认为,移走头盖骨后留下的孔径有利于“恶魔出逃”。

环钻术时至今日仍被讨论,少数坚定的追随者赋予了其“新时代意义”,如有益于意识发展及获取启示。

癔症的治疗

癔症发作

尽管希波克拉底无愧为“西方医学之父”,但他的某些针对妇女精神疾病的理论却开启了数世纪之久的医学界“厌女症”情结(编注:厌女症[misogyny]是广泛存在于艺术、现实和种种意识形态表现形式之中的病症,表现为对女性化以及一切与女性相关事物的厌恶)。古希腊医师将女性精神病症状归结于“歇斯底里症”,认为这是子宫在身体内游走引起的疾病。因此诞生了一种“闻臭疗法”,认为闻恶臭可击退在身体上部游走的子宫。柏拉图还提出了一种“婚姻疗法”,认为让患癔病的妇女结婚怀孕,就能使子宫回到正确的位置上。

到了基督教时代,对歇斯底里症状的解释变成了“恶魔附身”。著名法国神经学家Jean-Martin Charcot认为,癔病是大脑皮质功能受损的结果;但他的学生,另一位著名神经学家约瑟夫·巴宾斯基却不这么认为。巴宾斯基认为癔病是纯心理性疾病。到了20世纪,癔病已被归类为分离性障碍,即易感个体在心理应激状态下表现出分离性症状或各种躯体症状。

道德治疗(Moral Therapy)

皮内尔和道义疗法

精神治疗的漫长发展历史中,有一些举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国医生菲利普·皮内尔就是其中一个。因为他的创举,精神病患者得以从暗无天日的监狱般的精神病院走出,挣脱枷锁重见阳光。

1792年,皮内尔被认命为巴黎比赛特疯人院的院长,虽然由于后来的演绎,故事已介于事实与传说之间,但普遍观点认为他在比赛特医院创建了“道德治疗”,提出解放精神病患者,反对将病人当做展览品供好奇的人参观,还有他们受到的非人对待。在皮内尔的著作《论精神错乱》中,道德治疗包括建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减少刺激,以及鼓励患者参与日常活动。

随着皮内尔改革运动在法国的盛行,这一理论也逐渐受到了少数英美研究者的关注。但好景不长,此后接连不断的战争、社会变革、根深蒂固的偏见再次将精神病患者打回地狱,惩罚性措施再次恢复流行。直到二百多年后,道德治疗才再次成为主流。

颅相学(Phrenology)

已被归为伪科学的颅相学

精神病学史上另一讽刺性的闹剧是颅相学。颅相学认为,大脑不同的区域掌管着独特的功能,表现为独特的人格及心理官能特征。

颅相学最初于18世纪的维也纳医生弗朗兹·约瑟夫·加尔提出,这在当时颇为先进,具有成为脑定位现代理论“种子选手”的前景,但是在实践中颅相学却沦为了“客厅游戏”。颅相学家认为大脑不同区域的结构、大小等可表现在头骨的比例上,因此通过观察头颅形状就可以判断人性格上的优缺点。这一方法无疑被当时的殖民主义及种族偏见者利用,如19世纪肯塔基医生查尔斯·考德威尔就引用颅相学,“证明”美国本土人种的卑劣。

后来,颅相学虽被视为伪科学被赶出了医学界,但其社会及历史影响已无法挽回。

催眠术(Mesmerism)

麦斯麦和动物磁性疗法

催眠术的雏形是18世纪70年代奥地利医生弗朗兹·安东·麦斯麦提出的“动物磁性学说”,他也被心理学界公认为现代催眠术之父。麦斯麦的理论认为,任何心理精神的疾病均是由自然中的磁场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磁场恢复健康。具体治疗方法是让患者服用含高剂量铁质的液体,然后在麦斯麦的引导下,在身体各处放置磁铁。麦斯麦还发明了一种装满化学物质的大木桶,在桶里竖立一根铁柱,再从铁柱延伸出铁丝放置于患者生病的部位。

凭借着不同寻常的天赋(而且还穿着另类的魔法师式紫袍),声称自己可以治愈癔病性失明的麦斯麦顺利进入了巴黎上流社会。麦斯麦的走红引起了国王路易十六的怀疑,他下令成立了以本杰明·富兰克林为首的皇家委员会调查此事,最终揭穿了麦斯麦的“骗术”,并此后禁止麦斯麦术施行。尽管该禁令让麦斯麦个人学乖了,但他的理论却长久地流传了下来,并奠定了后来催眠术的基础。

旋转疗法(Rotational Therapy)

旋转疗法和旋转椅

19世纪初,运用离心力的旋转疗法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精神疾病疗法。“旋转疗法”来源于大名鼎鼎的达尔文的祖父Erasmus Darwin,他提出:使劲旋转可减轻压力造成的“脑充血”。Erasmus的理论有一个热切的拥护者,约瑟夫·曼森·考克斯博士,他据此设计发明了一种椅子,专门用于让患者旋转。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确实能使患者达到平静状态,因此在欧洲传播开来。德国及爱尔兰医生在考克斯设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神奇般地治愈了一些癔症患者,并且改善了躁狂发作患者的睡眠状况。虽然这种疗法近乎荒谬,但它的价值在于首次描述出重力可诱发生物效应这一现象。

外科手术与拔牙

外科手术疗法之拔牙

二十世纪初期西方科学迅速发展,但精神病学在众多学科中的处境颇为尴尬,最引人注目的也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此时,精神病学界出现了一名悲剧人物——新泽西州国家医院院长亨利·卡顿。他认为,精神疾病都是由于机体感染后毒素累及大脑引起的,如牙齿、扁桃体、脾脏、子宫等器官的慢性感染。因此,卡顿手术摘除了患者的这些器官,并声称达到了80%的治愈率——实际上45%患者都死了。

卡顿残忍而荒唐的疗法已一去不复返,但最新的研究确实发现,精神疾病与炎症之间存在着某些关联。

水疗法(Hydrotherapy)

名盛一时的水疗法

20世纪早期,许多精神科医生都推崇水的治疗效力,他们认为用特别烫或特别冷的水淋浴、泡澡可以治愈多种精神疾病,比如失眠、自杀观念、攻击行为及双相障碍。患者在光线昏暗、舒适的室内泡澡数天,可达到类似冥想的状态。据伊利诺伊州公共慈善机构文件记载,水疗曾广泛应用于大量公共及私人医疗机构,且被各地医生认为是最高级别的催眠及治疗方法。

疟疾疗法(Malaria Therapy)

以毒攻毒的疟疾疗法

“世纪之病”神经梅毒有着非常独特的神经系统表现,如夸大妄想、麻痹及痴呆。在一战期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瓦格纳·冯·尤雷克偶然发现,他工作地点的避难居民中晚期梅毒患者在高热发作中短暂恢复了理智。于是,尤雷克进行了各种诱导发热的试验,并最终发现,患者经静脉注射感染疟疾后的高热可缓解神经梅毒症状,随后疟疾可通过奎宁治疗。

疟疾疗法在当时颇为有效,但随着日后青霉素的发现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如此,尤雷克的贡献仍是卓越的,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精神科医生。

胰岛素休克疗法

沙克和胰岛素休克疗法

1922年发现胰岛素之后的十年间,德国医生曼弗雷德·沙克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阿片类药物的戒断症状;不久,他的目光转向了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给予高剂量胰岛素后,患者通常会变得安静并陷入昏迷,在沙克看来,这就意味着精神病症状缓解了。

胰岛素疗法在20世纪30年代与电休克疗法一同流行起来,曾被美国最受尊敬的学术机构所采用。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死亡率从1%上升到10%。随着50年代氯丙嗪的投入使用,胰岛素休克疗法最终被淘汰。

化学诱导癫痫疗法

诱导癫痫疗法

1934年,匈牙利神经病理学家约瑟夫·麦杜那观察发现,精神分裂症与癫痫患者很少出现重叠(该观点已被证实是错误的,研究证明癫痫患者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高8倍,且两病之间存在遗传重叠)。但在当时麦杜那对此坚信不疑,并提出了通过诱发癫痫来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

最初,他尝试向精神分裂症患者注射癫痫发作者的血液,之后便转向了化学药剂:从开始的樟脑油,直至最终定为戊四氮。麦杜那因意识到癫痫发作的价值并找到了成功诱发的手段,被认为对电休克疗法具有先驱贡献。

生命力疗法(Orgone Therapy)

威廉·赖希

著名(或臭名昭著)的精神分析学家威廉·赖希1897年出生于奥地利,1957年去世于宾斯法尼亚监狱,他的一生动荡不安,从弗洛伊德最有前途的学生沦为精神病人聚集区的“贱民”。与其导师弗洛伊德的“里比多”理论相似,赖希认为人类的性冲动是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不同之处在于,弗洛伊德主张抑制冲动,而赖希主张释放。

和有魔法师气质的催眠师麦斯麦相似,赖斯也认为生命受到外部的、超自然生命力的影响,性能量充斥于宇宙各处。赖斯认为他可以驾驭这种力量,并发明了一种金属外壳、内衬羊毛的木箱,美其名曰“生命力蓄能器”,并声称只要在里面呆足够长的时间,患者的压抑和痛苦就会消失。

生命力蓄能器

赖希来头甚大,甚至说服爱因斯坦花了两周时间研究这个箱子(但爱因斯坦实在找不出任何用途)。FDA对赖希的生命力蓄能器采取了禁制令,赖希最终也被关进了监狱。如果不是60年代水瓶座运动(即新时代运动)的盛行,赖希可能就这么被淡忘了。

西方新时代运动中,许多艺术领域人士(包括作家亨利·米勒、诺曼·梅勒、威廉·S·巴罗斯)深受赖希理论影响,与此同时,西方也发生了性革命。2006年的投票中,生命力疗法位列“前世轮回疗法”和“水晶愈合疗法”之后,成为最声名狼藉的心理治疗第三名。

结语

试验性治疗在医学发展中不可避免,最伟大的成就最开始也可能只是偶然的结果。若非最近几十年里的技术突破,精神学领域对我们来说仍是一团迷雾。列举这些看似荒诞的疗法,并不能让我们生出些许优越感,反而不禁让人深思:今天貌似很先进的技术,在明天看来莫非也是个悲剧?

信源:Bret S. Stetka, et al. Odd and Outlandish Psychiatric Treatments Through History. Medscape. April 13, 2016